混播黑麦草
草绿山青,牛肥羊壮,好一幅草场牧歌图。这就是迷人的晴隆县江满草场。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到2006年,江满村人工草场面积扩大到3.5万亩,养羊2.5万只,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从全县最低一跃成为最高,是5年前的3.9倍。
晴隆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喀斯特面积占53%,人均耕地仅0.77亩,坡耕地占65%。但境内草地资源丰富,宜牧草地达100多万亩。在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种植优质牧草,实施万户养羊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典型示范、效益诱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以中心建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喀斯特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新路。目前,全县人工草地已达12.1万亩,改良草地5.3万亩,带动9600多户农民养羊12.6万只,养羊户年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多的高达3.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1156元增加到2006年的1628元,年均增长5.6%。
种草养畜的“晴隆模式”是贵州省农村近年来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成功范例。“十五”期间,国家和省累计投入资金27755万元,到2006年底,通过人工种草、草地改良、退耕还草、林下种草、粮草间作等多种形式,全省人工草地累计保留面积达360万亩,推广多花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引草入田累计面积达356万亩。草地建设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省草地畜牧业的进程。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省草地畜牧业已从探索、巩固期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打造“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把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科技支撑,增加投入,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草地畜牧业发展步伐大大加快。黔西南州将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坚持草场、品改、畜群、市场“四个做大”的发展思路,创建了晴隆三望坪、兴义绿茵等一批效益型草场,通过“场带户、户带户”等方式辐射,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了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体。他们以村组为单位、或出租土地变粮地为草地,与草场或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签订合同进行联营等方式,积极发展种草养畜,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6年,全州草地面积已达55万亩,纯种波尔山羊已达2500只,建立各类畜牧养殖小区127个,还出现了晴隆草地畜牧业开发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晴隆县的“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兴义市的“场带户”、贞丰县的“特区小草场,农区大牛圈”、望谟县的万户养羊、安龙县的家庭种草养羊等成功模式不断涌现。
冬闲田土种草成为贵州省草地畜牧业的新亮点,已形成国家、集体、个体共同投资冬闲田土种草的多元化格局。通过“稻田免耕”、“粮草间套”等模式,大力推广冬闲田土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在贵阳市和黔南州部分地区,还引入了菊苣、紫花苜蓿、扁惠牛鞭草等多年生优良牧草。利用冬闲田土种植BOB·体育综合APP下载一年生黑麦草,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每亩可多产牧草3000至5000公斤,与天然草地人工种草相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等优点,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短短4年间,全省冬闲田土种草面积已从0.22万公顷发展到6.67万公顷,以平均亩产4000公斤牧草计算,每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超过4亿元。遵义市是贵州省粮食主产区,在冬闲田土种草实践中,采取“粮草间套”模式(在农田中开厢种植2行牧草,预留次年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空间),以畜定草,草畜结合,效益显著,已成为该市农民开展冬闲田土种草的主要方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贵州省先后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引进优质牧草和良种畜禽的同时,也加大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如今,“贵州省牧草种子繁殖场”、“贵州省高原草地试验站”和“灼圃示范牧场”已成为贵州高原璀璨的明珠。通过种草养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省涌现了一大批依靠种草养畜脱贫致富的典型,发展草地畜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 赵勇军 实习生 安晓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