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
半岛·BOB官方网站莎车的美,不仅在于沙漠戈壁、高山湖泊及浩瀚的胡杨林,它的美,还展现在神奇丰盛的物产和西域特色的美食之中。
第一次听说“莎车巴旦姆”,记者第一反应,这种坚果不是应该叫作“巴旦木”吗?原来,就像不是所有起泡酒都能称为“香槟”,“莎车巴旦姆”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指只产于新疆莎车县及周边地区的巴旦木。
作为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巴旦姆在新疆有着近1300年的种植历史。巴旦姆在唐代时从古波斯国(今属伊朗)引进,当时被称为“扁桃”。唐代《酉阳杂俎》称:“扁桃,出波斯国,波斯呼为‘婆淡’……其肉苦涩不可噉,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元代耶律楚材所作的《西游录》称之为“芭榄”。
而我们如今习惯说的“巴旦木”,是新疆尔语名称,由波斯语Badam而得名。这一称呼至少在明代就已形成。根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巴旦木出旧地,今关西驻地亦有,树如杏而叶差小。实亦尖小而肉薄,其核如梅核,壳薄而仁甘美。点茶食之,味如榛子。西人以充方物。”
莎车县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水分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遂成为“中国巴旦姆之乡”。
如今的莎车,是世界三大巴旦姆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巴旦姆种植基地,全县巴旦姆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种植户超过12万户。2007年9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莎车巴旦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悉,巴旦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医药上用途也广,民间尔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等疾病。在喀什地区的尔医中,60%的药都配有巴旦姆,有“人间圣果”美誉。
即便当作零食吃,在莎车,如果每天吃一种巴旦姆,一个月都可以不重样的。因为巴旦姆品种繁多,约有四十个,分为五个大家族,分别是软壳甜巴旦姆品系、甜巴旦姆品系、厚壳甜巴旦姆品系、苦巴旦姆品系、桃巴旦姆品系。前两个家族的最佳品种是:纸皮巴旦、软壳巴旦、薄壳巴旦、双仁巴旦等,尔语称“皮斯特卡卡孜巴旦姆”“卡卡孜巴旦姆”“雀克巴旦姆”。
阿热勒乡是莎车县巴旦姆示范乡。位于阿热勒乡恰吐克村的塞米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至今,主要业务就是收购村里的巴旦姆等坚果进行包装,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尔姑娘阿曼尼萨2019年进入塞米合作社工作,十分腼腆的她告诉《新民周刊》,合作社目前有35名员工,基本上都来自本村,其中25名是女性。在以前,像她这样的村民只能种地为生,如今进入合作社工作,主要根据订单对巴旦姆、核桃仁、红枣、无花果、葡萄干、榛子仁、蔓越莓干等进行分门别类地包装,一个月至少有2500元的收入。
在阿热勒乡,自从2021年开始整乡推进重点打造巴旦姆特色小镇以来,像塞米这样的合作社愈来愈多,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每年的巴旦姆采摘节,这里的人们载歌载舞,收获着果实,也收获着幸福和欢乐。
新疆人喜欢养鸽子,除了观赏“翻翻鸽”比赛,就是吃。尤其在南疆,各地都有著名的鸽子料理:阿克苏有炸鸽子,喀什地区的莎车县则有烤鸽子和鸽子汤。坊间甚至有一句戏言:没有一只鸽子可以活着飞出莎车。
《周礼注疏》:“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汉人郑玄注解:“六禽:雁、鹑、鴳、雉、鸠、鸽”,说明那时鸽子就是王侯将相桌上美食。莎车鸽子是叶尔羌鸽的发源地之一,业界认为是由叶尔羌河流域的野鸽驯化而来。
莎车县一位妇女干部努尔杂代木告诉《新民周刊》,以前莎车人养鸽子是为了送信,久而久之养鸽子成为一种产业,而到了如今鸽子则成为莎车人的特色美食之一。
有食客形容美食“宁吃天上飞一两,不食地上走半斤”。鸽子作为飞禽,既是名贵的美味佳肴,又是高级滋补佳品。正所谓“一鸽胜九鸡”。而莎车烤鸽子在整个新疆都非常出名。靠着色香味俱全,鲜嫩、细腻的鸽肉令人满口生香,这几年莎车的烤鸽子,享誉叶尔羌河畔,风靡天山南北。
烤鸽子的过程也很讲究——厨师把穿好的一串串乳鸽块,放入用鸡蛋、淀粉配制好的秘制调料里浸泡上好一阵,然后再上烤架。有整只烤的,也有分解为半只、四分之一烤的。炙烤的炭火是事先准备好的杏树、桑树木炭,炭火独有的香气进入鸽子中,在烤制过程中再加盐、白胡椒、孜然等调味品,不时翻动烤架上的乳鸽串,每一次操作,扑鼻而来的都是烤鸽子的香气。只需几分钟烤制,带着果木香气的鸽子就变成金黄色,外表脆酥冒油,内里肉质鲜嫩,令人垂涎难忘。
除了烤鸽子,莎车的鸽子汤也很出名,而且当地人比游客去吃得更多。鸽子汤是整只炖熟后上桌,汤里面配上当地特有的香料,清香扑鼻,也可搭配馕或面条。
虽然“没有一只鸽子可以活着飞出莎车”的说法略显夸张,但每个到过莎车的人,都会去品尝当地的鸽子料理,这一定是真的。
近20年来莎车县引进的水果,皆因这里的气候条件而散发着馥郁的果香,樱桃就是其中之一。
在莎车县米夏镇,有一个国家3A级景区——米夏红樱桃景区。2002年,莎车县从山东烟台引进种植樱桃,米夏镇夏玛勒巴格村成为最早种植樱桃的村子。至2016年,米夏镇以夏玛勒巴格村为中心,依托周边7个乡镇33个村,初步形成集种植、采摘、冷藏、储运一体的樱桃产业格局。在上海援疆干部的大力推动下,当地还成功注册“米夏红”大樱桃品牌。
米夏镇乡村旅游办的高植,本来是跑剧组的,如今在莎车扎了根,讲了一口流利的尔语。他告诉《新民周刊》,景区正在创建4A景区,而这里的老百姓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多赢格局。
如今,米夏镇樱桃规模已达6200亩,“米夏红”大樱桃品牌更是走出新疆,走向了全国。其中,“黑珍珠”樱桃宛如黑亮深邃的眼眸,“瑞德”樱桃俨然一个个小红灯笼,“彩玉”樱桃则像玛瑙珠子一般光洁温润……
每年五六月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来米夏红樱桃景区边体验采摘乐趣,边品尝新鲜樱桃,还可以欣赏精彩的节目表演。这里已形成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民俗餐饮、农家乐、儿童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聚集区。高植透露,景区内还种植了枇杷、无花果、草莓等其他果品,让游客一年四季到这里都能体验到采摘新鲜果实的乐趣,也让这里的乡村文旅产业可以生生不息。
每年,从4月开始,在莎车县英吾斯塘乡,油桃林里葱茏的桃叶间就挂满一颗颗红艳艳的油桃,甜丝丝的桃香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每当此时,在果林中,工人们就忙着采摘成熟的油桃,林外,收购老板将采摘的油桃一一分拣装箱。当地的村民种植油桃业已多年,树上的果子一年比一年挂的多。直到11月初,都是油桃的销售季,每当这个时节,村里的油桃种植户就难掩激动之情,因为他们种出来的油桃,能够帮助他们获得较好收益。
据悉,英吾斯塘乡的油桃质优味美、外形美观,颇受市场青睐。每逢油桃成熟的季节,批发商就会前来采购。采购商们表示,这里的桃子色泽好看,味道也特别好。把这些桃子运到和田、阿克苏,很快就能卖完。
英吾斯塘乡副乡长塔吉古丽在兰干村一片油桃林里,边走边指着树上一颗颗红彤彤的油桃自豪地告诉《新民周刊》,“英吾斯塘乡从2012年开始全面种植油桃,目前总面积580亩,主要集中在6村、8村和9村等。这里的油桃每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格平均7元”。
9村就是塔吉古丽接受采访所在的兰干村。兰干村支部书记熊慎涛对《新民周刊》表示,兰干村2010年开始试点种植油桃,是英吾斯塘乡最早种油桃的村庄之一。到2014年,全村种植油桃110亩,因为油桃的质量特别好,所以收购价格可以达到每公斤8元,主要销售在莎车县水果批发市场。与此同时,喀什地区老板也会跑过来收购村里的油桃。
在莎车县生活了30多年的河南人杜素兰就是油桃种植户之一。她儿时跟着父亲到莎车县英吾斯塘乡打理果园,耳濡目染了各种水果的种植方式。十年前,兰干村空出了10亩地,杜素兰就花了14万元签了26年的承包合同,主要种植油桃和蟠桃。当记者问她平时还有谁帮她打理果园,杜素兰开玩笑说还有2岁的小孙女。原来,她的老伴在外面开车,儿子儿媳则在镇上开店。
一个当奶奶的中年妇女,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打理10亩地,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塔吉古丽透露,英吾斯塘乡每年利用农牧民冬季大培训,会对大家进行半个月的林果业管理培训。农民如果找不到油桃销售渠道,乡政府也会利用各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联系协调收购渠道。也就是说,有了政府托底,像杜素兰这样的农妇一个人也可以搞定一大片果园。
除了水果和鸽子,莎车还有很多美食,而位于莎车的喀赞其街则是品尝当地美食的最佳选择之一。
“喀赞其”形成于1870年,在尔语里的意思是“铸锅为业的人”,喀赞其老街正是因为历史上曾聚集了众多制作和售卖铁锅、铜锅的民间匠人而得名。
作为莎车县城的民族特色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喀赞其街的夜市就变得热闹起来,烤羊肉串、烤鸽子、烤包子、抓饭等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在莎车县,烤包子是当地居民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当地人称为“沙木萨”。这里的烤包子,肉质细嫩,易消化,是冬季难得的防寒温补的美味。做烤包子,要用新鲜羊肉,选择肥瘦均匀的羊腿肉。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在当地人的推荐下,《新民周刊》在喀赞其街找到了一家制作烤包子的百年老店。这家名为“喀德尔哈孜烤包子特色美食”的餐厅,诞生于1920年,如今已经是家族的第四代在负责经营。店门口的木板上,介绍了烤包子的做法——在近1000摄氏度的馕坑内侧撒上盐水,将烤包子贴在馕坑中烘烤,整个过程都需要操作者娴熟的技艺和对火候的准确把握。正是因为保存了传统的制作手艺,这里的烤包子才成为“莎车一绝”。
喀赞其夜市还提供马肉、烤蛋、酸奶蜂蜜粽子等当地特色美食。当地人吃到兴头上,还会随着音乐跳起赛乃姆,怡然自得的快乐溢于言表。
莎车独特的生活美学,尤其是生猛中见精细的美食,值得远赴一探!记者|金 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