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羊茅
川报观察记者1月10日从四川省农业厅获悉,日前刚刚落幕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8个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四川省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白史且研究员主持完成的“
这是四川省草科院建院40年以来,以该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白史且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2017年四川省农业领域唯一获国家科技奖的项目。该项目参与单位还有四川农业大学、全国畜牧总站、兰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等。
今年53岁的白史且是四川金阳彝族人,现任四川省草科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也是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牧区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首席科学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坝综合试验站站长。
白且史介绍,《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立项于1987年,完成于2013年。项目是针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围绕牧草种质资源挖掘创新、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的系统的理论创新研究与技术应用。该项目历时27年,以四川省草科院为主的300余名科技人员扎根青藏高原,针对青藏高原地区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尖锐等问题,紧扣优良牧草缺乏这一重要限制因素,重点对本土特色牧草资源开展系统评价,发掘创制抗寒耐旱、高产优质种质465份;选育出14个高产优质、性能稳定的牧草新品种;创建了新品种丰产栽培、加工利用及退化草地治理等配套技术体系。
中国农学会组织夏咸柱院士、印遇龙院士、南志标院士等9位专家对项目评价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其中对老芒麦、披碱草、燕麦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品种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培训农牧民3.2万人次,培养本土高级专家120余名,硕博士59名,形成科研平台12个,有力地推动了青藏高原地区草牧业科技进步。成果已在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的4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3200多万亩,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白且史介绍,目前该项技术获直接经济效益47亿元,为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显著增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提供了科技支撑,“一个国家奖对高校或是国家科研院所来说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这个在青藏高原的牧区县上建立起来的省级科研单位来说,要获得国家奖却太难太难了,这凝聚了几代草科人扎根青藏高原27年的心血,是对草科人在海拔3500多米的高寒地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肯定。”
这已是白史且时隔12年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由他参与完成的“边坡植被恢复合技术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白且史与“草”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的工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前做草坪工程研究,2000年后主要做牧草研究。据了解,2004亚洲杯成都赛区专用足球场草坪、草坪绿化工程、成南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工程等很多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草坪工程都是由白且史的团队完成。近十余年来,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近二十项,主要有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牧区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监控与周边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863项目课题“甘蔗属能源草种质资源创新与评价研究”等。
多年来,白且史先后发表100余篇,选育品种4个,其中主持选育国家级新品种——“维加斯”高羊茅,(主持人),还主研选育国家级新品种3个,包括阿坝硬干仲彬草(2009年)、阿坝垂穗披碱草、阿坝燕麦,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个,四川省地方标准近30个。他主持的“边坡植被恢复合技术研究”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外,川西北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四川不同类型草坪建植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突破性牧草品种阿坝垂穗披碱草选育与研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bob半岛在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