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矮生百慕大

千万颗飞扬的种子(图)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6-29     浏览次数:     

  一粒种子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或许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在荒原上,在沙漠里,在岩石底下,在风吹日晒的屋顶和瓦片间,甚至在水泥墙壁的缝隙里,我们都看到过种子的神奇力量。

  老一辈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早年写过一篇幻想性质的科普故事《蒲公英》,故事的主人公有老蒲公英、小蒲公英、橡树、鸢尾花和紫罗兰,也有默默生长在岩石缝隙里的茅草们。植物学家对那些为美丽的生命而默默奋斗的茅草,也献上了一份由衷的敬意:春天到来时,总是顽强的茅草的种子,最先从岩隙里萌发出来,交给大地一片蓬勃的绿色。

  钟扬还在少年时,就是同学们眼里的“种子选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创建“少年班”。少年钟扬凭着“学霸”的实力,考入中科大第三期“少年班”。梦想的种子就像洁白的蒲公英花球,从少年的手中,朝着远方飞扬起来……

  1984年,刚满20岁的钟扬从中科大毕业,来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花木葱茏的植物园,成了他痴迷的乐园。他在植物研究所工作了15年。春兰秋菊,夏荷冬梅,伴随着他的青春芳华。

  美丽的梦想之花迎风盛放。意气风发的钟扬,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计算机室,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生物学青年实验室,还创建了一个水生植物室。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绿。2000年,钟扬离开武汉,来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一个新的机缘,给他梦想的种子插上了更加有力的翅膀,他把目光投向了植物学研究更远的远方。

  2001年,适逢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地区。钟扬闻讯,迫不及待地报名要求到西藏去。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成了西藏大学一名普通的植物学教授。

  这时候,古老的青藏高原和皑皑雪山,向他张开了阔大的怀抱。两千多种独特的植物,六千个能结种子的高等植物物种,就像美丽的格桑花海,正在高原上等待着他。

  刚到西藏的第一年,钟扬就背上一个硕大的双肩包,戴上宽檐的防晒帽,兴致勃勃地第一次踏上了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草原,是跑马的地方;盐池,是养骆驼的地方。“青藏高原,是高原植物种子的宝库,这里才是植物学家应该来的地方哪!”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收集种子的人”。

  在雪山下,在风雨中,在高高的悬崖边,在深深的峡谷里……他用了5年在野外奔波的时间,才渐渐适应了高原反应。

  这个坚强的人,每天有着旺盛的工作激情,好像不知道什么叫做疲惫。只是他暂时还不知道,因为体质特点的不同,高原缺氧的环境,对他的心肺功能造成了看不见的损伤。

  2002年,38岁的钟扬和他志同道合的妻子张晓艳,收获了他们“爱的硕果”──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小哥俩儿出生时,钟扬正在研究一种红树植物。他用植物名字给两个儿子起名为:云杉、云实。

  那几天里,年轻的学生们在校园里贴出了带有幽默风格的大红“喜报”:钟扬教授与张晓艳博士,“遗传学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两个“新物种”为证:一为“钟云杉”,一为“钟云实”。

  格桑花盛开的青藏高原,是一片美丽、丰富、神奇的土地。但是长期以来,这片高原上的植物资源,并没有得到过完整的“盘点”。在全世界最大的种子源库中,也不见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

  钟扬到西藏后不久,心中就有了一个美丽又清晰的目标:一定要摸清青藏高原的生物“家底”,去发现和辨认出每一个被遗忘的物种,甚至去唤醒每一颗沉睡的种子。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曲折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到寒风凛冽的阿里无人区;从林芝到日喀则,再到那曲……钟扬和他的学生们一起,付出了16年的时光,在这些遥远的地方,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土地上,留下了采集野生植物标本的足迹。

  人们粗略地计算过,钟扬在青藏高原上走过的总行程,早就超过了10万公里;他和学生们采集到的植物种子,多达4000万颗。

  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金色的、褐色的、黑色的种子。钟扬告诉学生们说:某一个基因,能为一个国家带来生存的希望;某一粒种子,也许就能造福天下苍生。你们看,这些美丽和神奇的植物种子,有的是“藏药”中的草药,有的是珍贵的观赏花卉,有的是野果、坚果和珍贵的水果,有的也许就是未来的农作物……

  然而在野外工作的每一天,总是伴随着各种艰难困苦,气候的恶劣、道路的险要、地域的辽远……都需要钟扬和学生们勇敢地去攀登、去跨越、去克服。

  传说中有一种古老的“风花”(Windflowers),它长在雪谷而开在悬崖,要找到它和得到它,需要付出一生作为代价;它遥远又亲近,飘忽又朦胧,多少人舍弃一切幸福去追寻它,而一旦靠近了,就会离不开它。

  就像神奇的“风花”一样,在高寒气候下生长的植物,它们的生命也在慢慢地、神奇地进化。越是有研究价值的植物,越是生长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方,使每一次有价值的采集,变得更加艰难。而钟扬的心,也越来越被“风花”一样的高原植物所“蛊惑”,一旦靠近了,就真的再也离不开它们。有时,为了采集到某些珍稀的植物样本和种子,他带着学生要进入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或者攀登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在野外考察途中,钟扬他们曾多次看到过往的车辆,冲出了盘旋的山路,掉到了悬崖下的雅鲁藏布江中。有时,松动的山石会突然滚落下来,轰然砸中他们乘坐的车子……“科学研究的每一步,都是对人类毅力的挑战。”钟扬这样鼓励着年轻的学生们,同时也激励着自己,“上不得昆仑山,怎能盗得来灵芝仙草?”

  采集植物种子,有着严格的科学操作方式。比如,每个标本至少要采集5000颗种子,而且按照科学规范要求,两个样本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50公里。所以,为了同一片地域上的植物种子,有时,他们一天要走上800公里,每走50公里,看见一种种子,就赶紧收集起来,装进袋子,然后赶往下一个采集点。

  有一天,钟扬惊喜地发现了一种内核比较光滑的毛桃。为了不损坏种子的完好度,他发动全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小心翼翼地帮着“啃”毛桃,啃出的桃核再小心地刷干、擦干,晾干后,再送入琳琅满目的种子库。他把精挑细选出的5000颗桃核,仔细地保存在样本瓶子里。有的种子样本,可能要存放上80年到120年,留给未来的研究者们。

  2015年5月,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钟扬突发脑溢血。幸好被及时发现送到了医院,才保住了生命。苏醒后,为了让组织放心,他躺在ICU病床上,用口述方式,让人代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工作的进展。他在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十多年来,既有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的艰辛,也有人才育成、一举实现零的突破的欢欣;既有组织上给予的责任和荣誉为伴,也有窦性心律过缓和高血压等疾病相随。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医生再三强调,他的身体已不适合在高原工作。但一半岛·BOB官方网站想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钟扬很快又从医院返回了高原。同事们明显看到,因为多次受到高原病的折磨,他的脸已经浮肿,脸色也是高原上特有的黑红色。钟扬却淡淡一笑,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但我想为未来留下希望。”

  他心中的“希望”,也是他的梦想:一是收集到更多植物的种子;二是在藏区播撒和培养更多人才的种子。他想象着,未来的日子里,不仅有千千万万颗植物的种子被采集,更有无数像蒲公英花球一样人才的种子,飞翔在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上……

  2017年9月25日,一个令人痛惜的日子。钟扬在去往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生命的年轮,停止在了53岁。

  他未能看到梦想的种子全部落地,他的身影和脚步,再也没有回到自己深深热爱和钟情的青藏高原。只有他未实现的梦想,还有他永远的眷恋,像洁净的云彩,飘在吉祥的高原上;像纯洁的雪莲花,在拥抱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2019年2月18日,钟扬入选201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位扎根大地的科学家,无愧于这样的颁奖词:

  “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