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播黑麦草
苜蓿是奶牛饲料中不可或缺的饲料之一,是奶牛成长过程中的刚需品。2012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随着政策的推动,草料种植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虽然国内不少企业在进行苜蓿种植加工,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适合种植苜蓿的地区并不多,导致国内自产供应不足,还是主要依赖于进口。
据了解,苜蓿草、燕麦草等为粗饲料,玉米、豆粕等为精饲料,都是饲养奶牛的重要草料。在去年,因为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价格猛涨,让牧场成本倍增,奶牛养殖业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一些牧场被淘汰,一些大型牧场也出现了负增长情况。
因此,国家还推出一系列政策,2021年3月,国家推出《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引导减少饲料行业中玉米用量,增加其他谷物及农副产品的用量。寻找本土饲料替代是较为直接减少成本的方式,但也只能进行部分饲料替代,因为像豆粕是为奶牛提供蛋白质,蛋白质的高低又会影响牛奶的质量。
《乳业财经》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用小麦可以代替部分玉米饲料,其中豆粕作为主要的蛋白饲料,可以用花生粕、玉米蛋白粉进行部分代替,之所以提出“部分代替”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奶牛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质,以保证牛奶的质量。
因为蛋白质需求的因素,以上饲料并不能实行完全替代。而身为粗饲料的苜蓿也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情况,但是由于富含高蛋白,替代起来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苜蓿草备受奶牛养殖业的青睐,是奶牛的刚需饲料,奶牛在生长、发育、产奶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苜蓿草提供的优质蛋白和纤维。奶牛所食用的饲料影响着后期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所以牧场为奶牛提供的营养搭配是较为重要的。
《乳业财经》记者采访庆阳伟赫乳制品有限公司畜牧部经理文静了解到,苜蓿被称为饲草之王,主要是能够提供优质粗蛋白和优质的纤维。但是如果价格太高的话,当然是可以被替代的。主要还是在于营养均衡,适当使用菜粕,棉粕等,同时使用燕麦草、黑麦草等,可以替代苜蓿。
一直以来,国内苜蓿饲料一半以上都需要依靠进口,根据中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苜蓿干草主要来自美国,进口量为143.43万吨,占比80.6%;其次为西班牙22.73万吨,占比12.8%;此外还从南非、加拿大、南非、苏丹、保加利亚、立陶宛等国少量进口。
据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干草累计199.24万吨,同比增长17.6%,进口金额75266.10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平均到岸价377.76美元/吨,同比增长5.4%。
文静告诉《乳业财经》,苜蓿价位主要看等级,不同等级的价格不同。进口价格基本上在4000左右到港价,国产一级苜蓿上车价格在3600左右。
而近几年,苜蓿供应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因为国内苜蓿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国际关系的影响让苜蓿的供应上也出现了变动。据联合国公布数据,全球牧草跨国交易的体量约为1100万吨,累计35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出口量占了47%,其他国家依出口量大小依次为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苜蓿的主要供应国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发展时间较为长久,美国从1900年左右就开始进行苜蓿育种工作,其育种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也经历过挫折,带来了较大损失。而培育出抗细菌枯萎病品种 Ranger 和 Buffalo后,美国苜蓿培育才逐渐向好。
并且关键是其环境优势,适合草料生长的区域较广。据了解,截至 2020 年,我国共有 604 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育成品种只有 227 个。与之对比,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互认的登记牧草品种达到 5000 多个。
国内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虽然有着政策的推动,各大企业也都响应号召,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培育技术等原因,导致现在国内自产量并不能充分供给,还是较为依赖于进口。
近年来,国家为了推动国内草料发展,国务院、农业部、海关总署等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规范饲料行业的发展。
从2006年开始,原农业部就制定了《苜蓿干草捆质量》标准。2012年以来实施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安排专门资金,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苜蓿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9年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配套政策支持,用于青贮和购牛补贴,奶牛养殖业信心和饲料采购意愿增强。
随后,为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牛羊肉和奶类供给保障能力,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我国苜蓿草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健全苜蓿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持续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供给能力,促进苜蓿草供应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匹配。
并且还涉及到饲料的总体目标如:到2025年,饲草生产、加工、流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优质草饲缺口明显缩小。发展优质苜蓿种植,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增加饲用燕麦供给,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等多个文件苜蓿等饲草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多次出台针对苜蓿产业的相关文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苜蓿产业发展。
国内市场由于种植面积小,又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大都采用自然晒干法,结果质量不稳定,很难达到国外牧草持续优秀的品质。所以苜蓿种植培育对于环境、养殖技术都有着高要求,需要各大企业不断进行摸索。
文静告诉《乳业财经》,国内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养殖技术,关键点就是选择合适的土地,平整土地,选择合适的苜蓿品种,还有就是田间管理,苜蓿草的收割干燥储存。
他还表示,选地方面: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另外,苜蓿收割的时间也较为重要,对于收割设备有一定要求,部分企业由于机械数量不足,常常不能按计划或要求时间完成收割,这会影响苜蓿草料的质量。后续工作的晾晒环节,晾晒时间过长,运输和加工时苜蓿叶片损失较多都会造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BOB·体育综合APP下载
养殖技术、环境选取直接影响着苜蓿产量和品质,因为适合苜蓿生长环境有限,所以想要收获高产量、高品质的苜蓿,只能从种植技术上来提升苜蓿的产量,从而提升国内苜蓿需求的自我供给,目前各大企业也都相继加大了投入力度。
2020年,某乳企宣布在张家口坝上草原布局了面积高达38万亩的专属牧草基地,以进一步扩大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零距离”的一体化全产业链。还已与中国农业大学草原站、国家草业的专家及相关科研单位,共同搭建起产学研平台,想要利用先进技术来达到提升了国产牧草的种植效率和品质的目的。
据了解,国内苜蓿商品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降雨不能满足苜蓿生长要求,往往还需要利用地表水源,或者抽取地下水灌溉,水资源问题是这些种植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另外,国内主要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热多雨,而要制作优质苜蓿干草,对气候的要求是夏季干热。因为苜蓿收割后,需要晾晒成干草,水分需降到20%以下,如果淋雨后提升了其水分含量,那将极大降低干草质量,可能还会出现发霉问题。
虽然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但要出产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高品质牧草,只有新疆、甘肃、宁夏、河北、内蒙等少数地区,因为苜蓿生长环境的有限,再者专业技术的不足和产业基础的薄弱,导致国内优质苜蓿的生产是比较有限的。
自2012年开始,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优质苜蓿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中国苜蓿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中国牧草产业″两带一区″格局正在形成,即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为核心的苜蓿生产带,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为核心的苜蓿生产带以及河北、山东和山西为核心的苜蓿生产区。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河北、山东等地能种出优质苜蓿,但是调制成干草还存在困难,而在气候干燥、有灌溉的地方,比如河套灌区,甘肃、新疆等地的地表水灌溉区域,更容易产出优质苜蓿干草。
文静表示,因为苜蓿种植需要大片土地,同时需要充足的水分,较为关键的是后收割的时候要有好天气,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地方并不多,国内苜蓿种植主要优势区域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等。
认知&浅评: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各大企业都纷纷响应号召,所以国内苜蓿产品也正在向好发展,只是由于苜蓿生长环境的有限,再者国内苜蓿等草料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定厚度,相关技术、设备跟不上等原因,导致现在优质苜蓿产量依旧有限,仍是各大企业需要攻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