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矮生百慕大

粮食安全不能忽视空间资源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8-06     浏览次数:     

  最近,全球第一个获得CDM(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碳汇造林项目,在广西环江和苍梧县正式启动。该项目将营造4000公顷人工林,到2035年固定二氧化碳77万吨。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将向项目购买220万美元的碳汇。30年后,预计总收入2110万美元。当地5000户、2万名农民可从中受益。

  实际上,在运行碳汇项目的同时,如果再充分利用林下空地养鸡、鸭、鹅等对碳汇林不造成危害的禽类,在“粮食变肉”的同时,为碳汇林施肥,促进林地更新,杜绝养殖污染,则其升值的空间更大。如利用相当于广西碳汇项目林地的1/10即6000亩散养鸡,年净利润可达3000万~6000万元,是碳汇项目年总收入的5.65~11.3倍。

  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食物短缺和食品不健康将对我们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指望发达国家来解决,那是被人卡脖子的事情。目前,生态退耕是造成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又要森林产生生态效益,就得充分考虑林冠之下的空间。实际上,林下是非常理想的养殖环境,阳光、空气、温度、湿度、水源、土壤、地被环境远比集约化养殖环境优越得多。养殖是用粮食换肉,所需要的只是空间。但是,目前的集约化养殖,是在空间昂贵的农区搞,这样成本就无形中增大了。农民们为保证利润,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每年养鸡5~6茬,以缩短禽类生理周期和降低风味为代价。将集约化养殖的禽类解放出来,让它们到林下和草地自由觅食,从禽口里夺食,等于粮食增产,同时解决了禽类食品安全问题。

  从目前我们在山东和内蒙古作的试验看,空间完全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可惜被长期忽视了。草地除了提供空间外,还可提供食物。自由活动的鸡可将昆虫、草籽、草叶等作为食物充分利用,节省1/3以上的粮食,等于向草原要粮。从空间上看,全国如1/3的鸡进入草原,那么每只鸡可享受的空间可达3.85亩(2568平方米),而“工厂化”养鸡空间是0.1~0.12平方米。近4亩的草原生态空间,加上大量的草籽和昆虫,即使一点粮食不喂,养活一只鸡也是根本没有问题的,对草原根本不会造成危害。如果这种技术推广开了,那么,全国仅从鸡嘴里就可夺食329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增产6.8%。

  利用北方闲置的丰产林养鸡,收入可达4000元/亩/半年(未计劳动力,因为农民为自己干活是不发工资的),每年养两茬没有问题,因为时间上很充裕。华北杨树林下能够吃的东西不多,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松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里大量的树籽、昆虫、草叶都可以通过鸡而变成“粮食”。

  利用生态空间养禽,一可解决集约化养殖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二可解决严重的粪便污染问题,三可解决向草原和丰产人工林的施肥问题,四可解决国家粮食增产问题,实乃一举多得。

  该技术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不在农村生产这头,而在城市消费这端。放心有机食品应当在城市富裕人群中推开,实行阶梯消费,利用城市富裕人群的自觉消费带动解决落后但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生态保护。要在城市开有机食品“窗口”,通过市场杠杆作用使有机食品大量进城,并卖出应有的价钱。一旦这个“生产消费”链条建立半岛·BOB官方网站起来,就可以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了。

  生态空间养殖非常适合劳动力廉价且勤劳的中国。如果下一步我们将目光盯着发达国家的餐桌,那么,中国农民在保护自己生态家园的前提下,赚了外国人的钱,还可增加碳汇,减缓全球变暖。

  最近,日本天价大米和美国昂贵猪肉进军中国市场,那是拿它们的劣势来拼我们的优势。发达国家劳动力昂贵、空间小,而我们劳动力便宜、生态空间复杂多样。我们放着自己的这个优势不用,而花外汇进口发达国家的食物,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