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羊茅
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会有一个公历纪年,还有一个农历纪年?其实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中国一直是采取农历纪年的。农历纪年是观察月亮的盈亏变化,从月圆月亏观察其规律,制定的历法,这种历法对于掌握潮汐规律,进行农业种植等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沿用了上千年。而在农历历法的基础上,再叠加二十四节气,就能很好的指导农业的生产。
而到了近代中国,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采用阳历,采用了阳历新年,但老百姓并不买账。1914年,北京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递交了一封呈文:“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批准了。这就是我们现在过的春节的来历。
后来建国后,我们明确了1月1日是阳历元旦,春节为农历新年,所以中国人的新年就有了两个。
其实在历史上,观察星象来纪年是一个逐渐发展过来的事物,大部分民族都是采用月亮的盈亏来做历法。但农历历法没有考虑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轨道的变化导致的偏差。所以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观察了太阳的变化的规律,将一年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采纳这种纪元法,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而后世过的元旦有一种说法是也是纪念耶稣的诞生。圣诞节后七天是耶稣行割礼的日子,所以就把一月一日作为了全年的起始,作为新年去庆祝。
刚才提到了八月(AUGUST)实际上就是奥古斯都,罗马的独裁官的名字。那么其它几个月的名字有没有由来呢?
古罗马历法,一年从March到February,前11个月以数字命名,最后一个月(February)是腊月。后来改历,January成为第一个月,各月名逐渐改用俗名或以神命名。
四月 April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y。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元旦是一年之开始,是开始谋划的日子,希望每一个人在新的一年都拥有一个好的开始,祝大家元旦快乐。半岛·BOB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