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混播黑麦草

【乡村行 看振兴】龙里:用好乡土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8-09     浏览次数:     

  半岛·BOB官方网站霜降时节,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颐光山林油茶基地里的油茶迎来了丰收,红绿相间、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与农人们采收油茶果的忙碌身影,共同构成了秋收季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颐光山林油茶基地里的油茶迎来了丰收。图为村民趁晴好天气正在加紧采收油茶果。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年来,黔南州龙里县坚持把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用好农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乡贤人才队伍,凝聚发展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创业也在农村,吴光荣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从事园林绿化近20年,他一直有个愿望:回到农村,把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带领群众一起创业,共同富裕。

  2013年,他来到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利用荒山荒坡发展油茶种植和园林景观绿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龙里县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吴光荣与村里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1300亩油茶苗项目落地。光是土地流转一项,累计为村里带来10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2019年,吴光荣成立了贵州颐光山林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坚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市场”的“村社合一”多种经营模式,推广高产油茶种植技术。

  采取“以短养长”的思路发展立体农业和林下经济,在油茶基地套种刺梨400亩、绿化苗木500亩、高山杜鹃200亩、精品水果和紫山药150亩。

  8年来,油茶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成为贵州省油茶种植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基地,一个集油茶种植、园林绿化、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开发等于一体的产、学、研、游农林业综合体项目逐渐变成现实。

  吴光荣是龙里县建立乡贤人才库,大力开展“最美新乡贤”选树,激发乡贤服务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培养更多有情怀、敢担当、愿奉献的有识之士加入乡贤组织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全县乡贤人才带头发展产业155人,累计用工达7900余人次,发放工资约2296.8万元。

  龙里县充分发挥乡贤人才影响力和引领带动作用,吸纳引导乡贤带头发展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等,引领群众就业致富。依托乡贤熟人熟地熟事的优势,发挥乡贤在调解矛盾纠纷、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捐资助学、赋分争优等工作中,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助力乡村发展。

  赵明富是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养殖业发展中心高级畜牧师,也是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养殖产业“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牧草种植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不定期到村里组织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及利用技术培训。”在冠山街道高坪村,赵明富分别对甜高粱、墨西哥玉米和一年生黑麦草的种植管理及利用技术进行了一一详细讲解,然后对甜高粱、墨西哥玉米等牧草的播种技术和一年生黑麦草的田间管理及刈割利用技术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传授群众种植技术。

  结合龙里县产业发展实际和多年的经验总结,赵明富先后编写了《家禽林下养殖技术》《农村育肥猪养殖技术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优质肉牛养殖实用技术》《黑山羊养殖技术》《肉牛养殖与育肥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料,作为全县畜禽养殖技术重点培训资料之一,护航农村养殖业健康发展。

  去年,依托“揭榜挂帅”,赵明富参与平板式“稻+鱼”集中连片高产示范项目,完成稻田养鱼面积800亩,通过测产验收,稻田养鱼亩产量达64斤/亩,稻花鱼成活率达85%,养殖成本降低了8%。完成2个牛羊养殖场“饲草料高效生产”创新创业行动基础性示范服务,指导种植高产饲草料200亩。

  农技人员下乡,农村产业振兴。聚焦镇(街道)农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不对口、指导帮扶能力不足等问题,龙里县持续推进万名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组织109名农技人员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团下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压实17名省州科技特派员责任,充分发挥农技专家在基层解决农业难题、加快成果转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从全县范围看,今年以来,龙里县开展各类农业技术服务82次,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18次,培训群众4000余人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个,推广农业新技术51项,解决农业技术问题299个。

  龙里县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挖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实际,邀请省州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知识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专技水平。

  一人富不算富,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底,陈朝宏辞去高薪工作,怀着乡土情怀回家创业,用老家的荒山闲田复耕复种,用产业带动村子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016年,乘着产业的东风,他承包村里的1000多亩土地用来专门种植精品刺梨苗。通过调研与实地考察,他发现龙里县在发展刺梨产业时依旧沿用传统的育苗方法,便和合伙人千里迢迢赶到丽水学习“植物非试管快繁育苗”技术。

  独家的刺梨育苗技术,让他培育的刺梨苗远销省内外,带动高新村30余人脱贫致富。

  2018年至2020年,他还先后在贵阳市息烽县、毕节市七星关区打造了12000亩的高标准刺梨种植示范基地。

  作为谷脚镇高新村村委委员、高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执行理事,陈朝宏和村支两委一起谋划产业发展,集体流转116亩土地,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的种植方式,大量种植富硒红米,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群众收入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龙里县农村实用人才帮带培养致富带头人13名,2名农村实用人才获评龙里县第三批“骨干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新农人”活跃在农业农村创新的大舞台上,展现奋斗追梦者的风采。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南临清水江,对岸为台江县。岩门司古城垣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五年(1658)设岩门长官司。原在清水江南岸筑有土城,后迁于今址。乾隆六年(1741)建石城,是一座完整和坚固的屯堡。

  今年25岁的李一丹,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原本满脑子现代设计的她却在一次不经意的“相遇”后,彻底“沉醉”在千年苗族银饰的世界中。

  贵州省精心绘制招商产业链图谱,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坚持内资外资并重、造链补链并重、增量存量并重,更多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聚变,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片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正日益显现。

  作为全国率先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新路径,持续在建立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构建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