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生百慕大
嘉兴平湖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瓜灯之城、文化之邦”,素有“金平湖”之美誉。平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多跨协同创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PM 2.5 指标位列全省县(市)第18位;市控以上断面三类水比例达92.3%,获嘉兴市首个大禹鼎“银鼎”;生态环境满意度排名全省24位,比上年提升29位;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等荣誉。
平湖以入选省级低碳能源类发展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实施“风光、余热、氢能”计划,实施“能bob半岛在线登录源屋顶革命”,推动企业和居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板,通过自发自用、余量并网的模式,实行太阳能转换。全市光伏装机容量达366兆瓦,2021年光伏发电4.1亿度;大力推进海上风电项目,2021年风力发电3.66亿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50%以上。持续推进氢能源开发和氢能源利用项目,建成启用全国首座液氢油电综合供能服务站,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运行,给市民带来“零碳”出行体验。
平湖市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定位、城市规划、城市治理相融合,协同推进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废等综合处置利用。在全国首创垃圾分类“CJ-3122”模式,即“撤点建站、定时开放、定点投放、定人管理,每个投放站安排一名专职劝导员,不见垃圾不见桶、两次清运小区不过夜”模式,《“CJ-3122”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站建设和运行规范》成为全省首个地方标准。对建筑垃圾中的其他垃圾进行三分类处理,2021年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0.2%;探索“秸秆制颗粒肥”、“秸秆碳化”等新型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6%,秸秆离田利用率43.3%。在嘉兴市率先实现镇街道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全覆盖,建成1.72万平方米贮存仓库,1378家企业纳入收运体系。对开展固废自主综合利用的企业进行资金补助,鼓励企业源头减量。2021年一般工业固废源头减量20万吨。不断加大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26亿元,建成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置、建筑垃圾和园林垃圾综合利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归集、秸秆全量化利用等项目。
全域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开展水稻药肥减量和面源污染减排试验的基础上,全域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不断创新拓展“生态沟渠+”集成示范,出台《平湖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稻田退水)规划(2021-2025年)》和《平湖市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针对不同地理条件选择“生态拦截沟+生态塘”型、“生态拦截沟+断头浜”型、“生态拦截沟+小河”型等类型建设,出水水质较进水水质总氮、总磷平均削减20%以上。在广陈塘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打造的千亩生态农田示范区,使广陈塘平均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 2021年平均水质为Ⅲ类,达标率均为100%,比2019年提高16.7个百分点。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区建设15063亩。
创新实现农业节水新发展。平湖运用“农业+科技”的创新模式,发展农业清洁生产,采用了“设施节水+模式节水+数字节水”的“三合一”节水技术,通过雨水收集循环利用、高效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重点推行沙培、水培、气雾培三种培育方式,以节水为源头,带动用肥减少。安装自动控制设备温度、湿度、墒情,实现节水灌溉增效减污新模式。在新模式下,以水培或气雾培番茄和小白菜,可节水分别达到51.38%和47.60%,获得“太湖流域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十佳案例”称号。
平湖围绕“全域大花园、全域大景区”的建设目标,以“城乡秀美工程”为支撑,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村三级景区化体系,着力打造江南水乡景致风貌。聚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分档管理、四季比拼、挂钩联系、积分激励等工作机制,落实“通报+研判+整治+回头看”闭环管理,将“关键小事”变成“民生实事”。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镇7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2个,3A级景区村庄13个、美丽河湖47条、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1个,优美庭院示范村比例达90%以上。建成以东湖-明湖水岸交融步行游线公里城乡步行绿道,打造7条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为“美丽经济”增添动力。其中,以水下森林自然生态体系为特色的“钟溪棹歌·隐世田园”和集高科技农业、数字社区、航天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郁树临枫·醉红江南”现代农业产业风景带等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新时代、新征程,平湖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描绘“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的一流生态图景,打造绿色共富金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