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草
烟波浩渺的太湖南岸,有一座因湖得名的城市——湖州。自从隋代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湖州逐渐成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坐在浙江省湖州市环保局的环境监控中心大屏幕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把全市100多家企业及各饮用水水源地、太湖入水口等的监控录像全部调看一遍。在这座2006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监控中心,全市各县区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画面和监测数据被工作人员严密监视着。
6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运河边的湖州市德清县水乡古镇新市镇,在位于弯弯曲曲港汊边的康力纸业公司的排污口,看到经过处理后的中水正通过管道重新输回生产线。在排污口上方,有一个监控探头,排污的实时情况和数据,在湖州市环保局的监控中心都可以看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实施生化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企业日排水量已从8000吨下降到1500吨左右。
在长兴县污水处理厂,企业与附近的发电厂合作,在县财政的支持下,铺设了中水专用管道,每天有5万多吨中水被输送到电厂作为冷却用水。
目前,湖州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能力51.2万吨,中心城市的污水截污率达到80%。现在,每个乡镇也都在开工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
水环境的改善,使得湖州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成为长三角原生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这片面积约36.5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风景清幽,3万多只白鹭成群地在这里栖息。通过湿地的净化,汇入运河的河水变得更为干净。
在湖州城郊的高速公路旁,有一座别墅型建筑,白色的小楼掩映在青翠的山中,旁边还有一级级沿山而上的小水塘。令人意外的是,这座别墅型建筑是湖州市世纪清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在这里,每天有10多吨的医疗垃圾和工业危险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理。
站在宽大的垃圾处理车间里,中心副总经理沈逍江博士向记者介绍说:废物运来后,中心的实验室根据废物特性分析结果,制定焚烧菜单。焚烧车间依据菜单,进行个性化焚烧处置。焚烧工艺采用浙江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回转窑危险废物焚烧系统,同时采用急冷加半干法的工艺,利用处理出的中水在极快的速度下对燃烧的废渣降温,中水随之蒸发,快速跳过最易产生二恶英的温度阶段,辅以活性炭吸附,基本实现了无害化排放。
这个始建于2002年的处置中心,最初用于对医疗固体废物的处理,由于在防控“非典”、艾滋病等的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称为“湖州模式”,并被全国爱卫会作为典范向全国推广。
如今,湖州市22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多家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近千家个体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与处置中心挂钩,由中心派出车辆定期上门收集固废。中心按国家标准建立了从包装、收集、转运、消毒、灭菌、焚烧处置、统计在内的完整的收集网络和管理体系,对全市的医疗废物的处置率达100%。
在成功实施对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后,中心又把目光投向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2007年5月,总投资4600多万元改造后的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投入试运行。新项目设计处置能力为每天30吨,其中工业危险废物20吨、医疗废物10吨。目前,由于工业废物的收集尚在探索阶段,中心的处理能力还没“吃饱”。但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中心合作,交纳处理费,纳入集中处置轨道。
记者来到在竹乡安吉县的横山坞村,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盛开着美人蕉。这些娇艳的花朵除了美化环境,还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净化污水。在政府的帮助下,横山坞村400多家农户的卫生间都进行了改造,排出的污水先进行厌氧处理,然后通过填料(主要为鹅卵石)表面生长的生物膜,降低水中的COD,通过在污水池上方种植喜湿的美人蕉、麦冬草、水芹菜等植物,吸收水中的总磷、氨氮来净化水质。在污水池的出口,记者看到流出的水清澈,没有异味。
农业养殖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一头猪的排泄物相当于好几个人的排泄物总和。在规模化的养殖场,排出的废物如不治理会造成惊人的污染。
6月27日是个雨天,在安吉县正新牧业公司,记者看到工人正忙着对猪粪进行无害化处理。虽然味道不太好闻,但工人指着已经变得很细碎的猪粪说,这些可都是宝,都可以处理成有机肥,附近的农民抢着要。还有猪尿液,被集中收集处理成沼液,全养猪场的生活生产所需能源都够用了。
在湖州,农村已全面完成“禁养区”的划定工作,累计完成了省定236个生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现在,湖州已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个,还有101个市级生态村。2006年,安吉县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安吉县山川乡也成为首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三105-9BOB·体育综合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