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
BOB·体育综合APP下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绿化科学水平,2023年8月26日,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创新联盟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甘肃省风景园林协会承办;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榉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甘肃省花卉协会、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新科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景天建筑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兰州风景园林协会、兰州新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风景园林》杂志社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的
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齐聚金城,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绿化”为主题,就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行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建设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享与交流。会议现场到会400余人,在线累计观看上千人次 。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宋红竹、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邹国辉、甘肃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沛兴、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天波、兰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魏周忠致辞。开幕式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书记李亚军主持。
宋红竹巡视员代表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谈到,本次论坛人才荟萃,邀请了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等,围绕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研讨交流、建言献策,相信大会一定能够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和合力,取得圆满效果。宋红竹巡视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协同创新”,构建广泛而深入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快“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好各联盟成员单位的作用;三是提高“服务能力”,为我国园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作用。
邹国辉副校长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对参加论坛的广大同仁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如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提升适应性和时代性,需要每个从业人员深入思考和不断地创新实践。邹国辉副校长期待此次论坛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各类热点问题,广泛开展交流研讨,为大家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李沛兴副主任代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来宾致以诚挚的欢迎。他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与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高度契合,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通过深入研讨和交流,必将硕果累累,为推进人居环境绿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对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可贵的帮助和指导。
刘天波副局长代表甘肃省林草局向各位专家、领导对甘肃林草事业的关注、关心致以诚挚的谢意。他指出,甘肃省林草局将加大城乡绿化美化支持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并邀请各位与会专家、学者、朋友们到甘肃省考察、调研,为甘肃省林草工作建言献策、把脉问诊,支持甘肃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魏周忠副局长对第七届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欢迎。他指出,当地正在积极践行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公园、拓展绿地,改靓街头、提升景观,不断浓郁园林兰州的鲜明底色,擘画出沿黄河两岸美妙的山水长卷,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名片,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开幕式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李亚军书记代表论坛承办单位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宣布“2023·第7届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正式开始。
参加论坛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二级巡视员宋红竹,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邹国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沛兴,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甘肃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建海,甘肃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琳,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奋彦,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勾晓华,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滚双宝,甘肃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天波,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康建文,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会长郑勇平,兰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魏周忠,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指挥郁积鹏,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何静。莅临会场的还有:联盟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董丽教授,以及联盟的各位副理事长,受邀参会的各位知名专家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以《“双碳”战略指导下的园林碳汇功能提升的思考》为题,分析了“双碳”战略指导下的林业、城市绿化等领域的研究新形势,提出林业、园林碳汇不仅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我国碳贸易提供了机遇。尹院士指出,不断提升林业碳汇功能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生态价值;人居环境绿化和维护不仅能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还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发挥更高的碳汇功能。最后,尹院士提出了碳汇园林的建议:园林需要增加观赏乔木树种的比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研究提升园林树木生产力,即碳汇能力提升的管理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院长,系综单位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冯起以《“双碳”目标下寒早区增汇减排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思考》为题,探讨了在双碳目标框架下,从传统林业、园林到城乡人居环境等各领域,如何协同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增汇等关键议题。冯院士介绍了针对我国西北寒旱区所进行的研究和实践,指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清洁光热资源,寒旱区生态系统对于调控碳汇、适应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冯院士提及了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如洪涝灾害和冻土层变化等,未来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勾晓华以《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为题,系统介绍了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祁连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复杂响应,阐述了双碳目标下,健全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措施对于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勾校长团队深入研究了祁连山多个生态系统,如湖泊、冰川、植被等,解析了祁连山不同尺度气候变化,为该地区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她强调,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未来需开展多模式的气候预测研究;生态系统在不同尺度上的响应不仅与气温、降雨量等因素有关,还受到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会长郑勇平以《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景观追求和花卉产业现代化》为题,阐述了“美丽中国”景观建设应有的追求,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花卉产业的特点和我国绿化观赏苗木产业的现状,对我国绿化观赏苗木行业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突破重点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展开了分享。郑会长展示了优良的植物品种和美丽的植物景观,他表示优质的植物材料是园林设计和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而苗木花卉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则是支撑这一基础的关键,强调了产业发展须紧密关注新品种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主旨报告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联盟理事长董丽主持。她表示:专家们从各领域、各学科、各环节诠释了气候变化下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的会议主题。尹院士论述了“双碳战略”思路,冯院士讨论了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作用,勾校长揭示了不同尺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郑会长强调植物材料的落地实施,正是政产学研各方凝练的成果支撑政府决策的体现。最后,董丽理事长对四位嘉宾的精彩报告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报告题目为“花重锦官城—公园城市花木植物景观营建”。报告主要分为背景、溯源、评析、实践4个部分,回顾了成都近5年公园城市的实践历程,深入研究花重锦官城的植物应用历史,并系统梳理了成都花木诗词以及传统植物文化在成都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成都市花重锦官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锦江公园、蜀园、桂湖公园等植物景观建设实践。认为可从生态为基、彰显文化、链接产业、融入产业等多个层面将花木文化融入公园城市建设中。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李新宇报告题目为“基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生态效益评价”。报告首先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态效益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监测方法主要有实地监测方法、模型模拟法和遥感分析法。以北京为例,从基础数据获取、基础理论研究、平台体系建设、绿地效益评价、行业推广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北京园林绿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的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计算平台以及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软件等重要成果。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院长教授詹姆斯.希契莫夫的报告题目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物设计”。报告认为气候变化会对植被产生影响,将植被适应气候变化可以分为失败型-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新物种3种类型。提出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植物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他以剑桥大学植物园、骑士桥广场中的钥匙扣花园项目为例,关注在更高温高湿且无灌溉气候条件下,植物的耐受性和美观性。气候变化可能会激发一种更深思熟虑的、具有生态素养的园艺科学,需要我们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来面对。
主题报告由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联盟副理事长包志毅主持。包教授对三位主题嘉宾的分享分别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命题一定要以科学的研究方式,准确预测变化,有所应对准备;同时,应从植物材料方面跟上变化及需求。
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教授级高工史正军报告题目为:“面向高度城市化区域的园林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方法与体系构建”,研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根据现有的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计算方法、林业碳汇、碳储量计量监测的方法,以不同类型绿地作为对象及分类标准,以样方调研、高分卫片分析、碳通量测定等方法形成针对绿地的碳汇计算及监测的方法、体系构建方法。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唐红报告的题目为:“紫斑牡丹花器官响应土壤肥力变化的可塑性反应及多功能应用”,研究针对西北地区重要观赏植物紫斑牡丹,从牡丹的历史文化、观赏应用及功能角度出发,提出对紫斑牡丹花器官的研究意义与必要性。以水、肥条件变化为出发点,研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紫斑牡丹花器官随之变化的关联性,进而研究花器官变化对景观效果、植物繁殖的影响。
杭州植物园正高级工程师、副园长章银柯工程师报告的题目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杭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以西湖景区为例”,报告内容主要为:以杭州植物园参与的调查项目为例,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一些工作,展示了多样性调研的部分方法,呈现出丰富的调研成果,包括新优特植物的选择、引进与应用,重点介绍了杭州亚运会新优特植物的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范舒欣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城市绿地与气候变化应对:——高密度城市环境小微型绿地的热湿调节服务”,报告从城市绿地与气候变化应对相关的理论背景与政策导向为切入,提出关注小微绿地的城市气候治理价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两类典型的分散式小微城市绿地为例,详细分享了团队就城市居住区绿地异质景观结构对其热湿调节服务的影响,以及城市街区绿地植被等土地覆盖热湿调节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基于城市热环境改善的城市小微绿地规划设计应用策略。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贺坤老师的报告题目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行道树风险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由于气候变化,街道行道树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倒伏,产生安全风险。以此为背景,研究对上海行道树根系空间不足、驻干害虫、土壤条件差等问题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结合精准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倒伏风险进行预测。
山西大同大学黄花菜研究所教授、所长韩志平老师的报告为“黄花菜耐盐性及其在盐碱地的应用前景”,研究从黄花菜这种植物在盐碱环境下的应用可能为出发点,应对局部生境盐碱度过高的植物栽植难题。黄花菜对不同浓度的盐胁迫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种植黄花菜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物,因此研究明确了黄花菜栽植产生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了黄花菜应用的前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讲师李仓拴老师的报告为“缀花草坪物种丰富度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研究”,研究缀花草坪中植物种类增加是否可以影响或控制野生植物的入侵。通过实验方法在百慕大草基础上种植了不同数量的植物并与单种草坪对比。记录杂草的丰富度和生物量情况。研究表明竞争效应、互补效应造成了杂草的先增后减的现象。提出了草坪植物数量为16种可能成为控制草坪杂草的临界点。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高工陈香波工程师的报告为:“上海园林植物引种选育与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实践与思考”,报告梳理了上海园林发展的历程,展示了上海绿化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几个重要工程的介绍,总结上海园林植物选育30年的重要成果。报告人在引种工作中体会到从引种筛选到引种选育过程,育种工作的长期性和资源圃管理难度,以及慢生珍贵树种、抗性育种的难度。
上海辰山植物园教授级高工张庆费工程师的报告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带性植被恢复途径与实践”,研究关注地带性植被特征,从多种因子判断植物间相互共生协同的环境条件。城市地带性植被构建途径与技术包括植物选择、种子收集、土壤改良等,以上海佘山山系地带性植物恢复、新江湾城地带修复、海湾森林公园案例为例,经过一定时间的植被修复,产生了比较多样的群落。物种丰富度、群落复杂性、植被自然性有所提升,维护难度逐渐降低。
论坛主旨报告由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联盟副理事长谭广文,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盟副理事长包满珠分阶段主持。
圆桌论坛由联盟副理事长、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林巧玲董事长主持,有多位专家针对三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甘肃新科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联盟副理事长董鹏举:联盟平台非常好,专家报告从宏观到微观都有涉及。行业进入下降期,产能有过剩。从业人员应该以更好的心态应对变化,项目从大化小,但需要耐心、静心面对。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种培芳:对在寒旱区如何开展科研有几点思考:气候变化情况下,西北植物应如何应对:乡土植物的挖掘,加强良种应用;荒漠、沙漠植物资源应用是好方向,气候变化也许是西北植物发展契机。
云南交投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联盟副理事长陈德生:公司转型发展要了解公司发展阶段,处于产业链的什么位置,公司的区域经济文化对产业的支持。公司战略与目标,地方对政策的配合与摸索,形成一些契机。关注智慧化城市,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发展命题。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联盟副理事长张先哲: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空间,未来发展要有信心,但更要有毅力、耐力,企业应该有对行业发展的支持、推动与责任感。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景观师、教授张文英:通过设计项目感受到生态修复类项目数量增加,设计师对植物知识的储备及植物应用研究需要加强,多数园林植物结合产业具备很大潜力。如何使设计更科学、更加健康的发展,大家的责任是充分了解景观行业发展并及时应用到实践中。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会长陈龙清:西南林业大学具备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体系,是边疆民族地区唯一的博士点。发展中抓住两个点:云南植物资源多样性;少数民族比较多,形成多样的景观文化风貌及资源。
河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李欣:大学的园林植物景观的教学要加强,设计公司要重视绿化人才。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植物最为重要,现在的设计项目中对植物的设计与掌握还不够好。产学研的融合:大学教学应加强与行业进一步融合。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董建文:园林植物是人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长期以来环境建设过程中政府及实施部门其主导作用,高校如何发挥作用?教育、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逐步向生物多样性、康养、低碳扩展,产学研加强一体化发展。
主持人林巧玲表示:真正发挥产学研融合的作用,将教学科研的成果转化为行业生产力非常重要。企业在人才进一步培养过程中应结合项目与高校资源,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也要把握行业需求变化。
联盟理事长董丽教授做闭幕致辞,她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多角度的研究、思考交流。感谢各位专家、参会者到会带来非常精彩的报告以及积极的探索交流。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包括参会者、行业人员、乃至整个社会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再次感谢到会及线上参会的朋友们。
2023·第7届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圆满完成所有议程,成功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