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混播黑麦草

生态嬗变绘就和谐美丽云龙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8-29     浏览次数:     

  湖光潋滟,草长莺飞,绿树成荫,亭廊、广场、园林小品、亲水平台应有尽有,石桥、雕塑、瞭望阁点缀其间,经历春雨洗涤后的大龙湖更显风景秀美。

  近年来,云龙区用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扮靓“外在美”,提升“内涵美”,刷新了内外兼修的云龙颜值,加快建设功能品质优、生态环境美的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

  如今已成云龙区璀璨明珠的大龙湖,前身是大龙口水库,水域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经过连续多年的水环境和周边环境的改造,目前已建设成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近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水质稳定达到地表III类以上,绿化面积2.5平方公里,集河湖贯通、蓄水、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为一体,成为云龙区乃至我市的重要生态景观,是淮河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缩影,去年被评为江苏省首个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江苏省级幸福河湖。

  “通过制度与体系建设,规范大龙湖的管理与保护,形成‘人员入格、责任定格’的管理网络,实现了‘责任到位、监督定位、奖惩定量’的管控目标,有力保障水质、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成效。”据云龙区农水局局长窦怀畅介绍,大龙湖及相关景观河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目前共有市级湖长1名、区级湖长1名、街道级湖长1名,实现区域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与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护河新机制,通过建立联合巡查、联合督查、联合会议等十项机制,形成全流域水环境和资源保护合力,确保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无缝对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支持的高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河湖岸线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行走在大龙湖边,经常可以看到盘旋在湖面的无人机,除了社会各界执行拍摄取景任务的无人机外,还有对大龙湖实行全方位、全时段监管的巡湖无人机。

  云龙区通过各种举措不断提升大龙湖水环境和水生态:通过建设相关工程措施,实现了大龙湖水域的河湖连通,通过顺堤河、春溪河等补水通道定期对大龙湖进行生态补水,使大龙湖的水体保持循环流动,确保了大龙湖的水位及水质。自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大龙湖实行增殖放流行动,累计投放花鲢和白鲢鱼苗16万余尾,有效促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发挥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实现“以渔护水、水清鱼丰”的生态效果。同时加强对大龙湖及连通河流的水环境治理监管,建立河湖监测体系和数字化巡视,实时掌握水环境质量,对河湖管护单位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进一步加强违规排污的巡查力度,坚决杜绝污水入湖。值得一提的是,大龙湖支流顺堤河和春溪河因水质保持良好,2021年双双入选徐州市级幸福河湖名录。

  目前,大龙湖成为迁徙水禽重要的越冬栖息地,经常可见白鹭等鸟类在此繁衍。“这里水清岸绿,空气清新,转一转心情愉悦!”只要天气晴好,就有许多市民在湖边散步、休憩。

  “十四五”期间,云龙区将继续大力实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加速展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美景。

  春风摇曳,草长莺飞,4月21日晚,“国潮汉风 筝舞云龙”第六届大龙湖风筝节拉开帷幕。大龙湖畔的草地面积约有70000平方米,主草坪有15000平方米,不少市民游客在此观看比赛、休闲玩耍。

  据了解,大龙湖畔的草坪主要种植的是百慕大,会在秋冬季节插播黑麦草,确保全年绿意盎然;百慕大柔软、不扎人,黑麦草在冬天也能保持绿色,可以让市民游客实现“在草地上打滚儿”的愿望。

  黄山公园里绿意盎然,有带着孩子爬山的年轻家长,也有在空地练太极的老年人……登山步道、观景平台、健身设施、座椅石桌、人工瀑布……一应俱全。据了解,总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黄山公园,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尽可能保留山体原貌,增加植被。园内春季有花,夏季浓荫,秋有硕果,冬有老枝,四季成景、四季有色,是云龙区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服务人群理念,打造的全龄段休闲公园。

  在云苑路和民富路交叉口东南角有一处花园绿地。这片绿地不仅有翠绿的草坪、绽放的花朵,还有栩栩如生的熊猫景观造型。“熊猫款的植物雕塑,让人感觉可爱极了。我们经常来这转,心情特别舒畅。” 家住橡树湾的魏女士告诉记者。

  位于和平大道和黄河西路交叉西南角的和平桥口袋公园正在施工,面积约 3800 平方米。“周边住宅区较多,多以老小区为主,地块周边车流量较大,空间相对拥挤。项目将呼应黄河故道滨水公园,展现绿色口袋空间的生态价值,为附近居民提供多样性的游憩体验。”云龙区城管局局长张振海介绍,该工程计划今年6月底竣工。

  绿化是群众乐享、共享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云龙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三化”工程,逐步向废弃地、畸零地等空间渗透拓展,多植树、多造林、多添绿,应绿尽绿,与此同时,持续提升公园绿地覆盖和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完善工程,加快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建设,目前已建成立体绿化约20万平方米,实现居民出门5分钟至10分钟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

  五山山体、拖龙山宕口等生态修复工程成功蝶变生态公园,黄山公园、东方锦城、老龙潭一期二期、民富园等一批口袋公园、精品园林先后建成开放,云龙山水绿壁、云苑熊猫游园、剪子股文化绿廊等10余处立体绿化精品点位点缀于居民区,让居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更大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BOB·体育综合APP下载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