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播黑麦草
bob半岛在线登录在我国北方,有一块区域叫北方农牧交错带,它是一片跨越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自治区)的狭长地带,是牧区和农区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由于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该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百姓增收致富难度提升。
2016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优化区域农牧业功能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交错带内各省(自治区)积极主动,连续多年推进生态建设与农牧业融合发展。如今,交错带内不仅建设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态草林风景区,该区域的草畜产业也快速发展壮大,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正向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大力推广轮封轮牧、舍饲半舍饲和园区化养殖模式,实现肉牛产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图为隆化县湾沟门乡茶棚村肉牛养殖户张秀生舍饲的西门塔尔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摄
由于处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因干湿波动大导致土地沙质荒漠化和盐碱化情况日益明显,农牧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产业发展首先要想办法把水留下来,把土地生态改善。
“草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以及产草产畜等生产功能,能有效对接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改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不仅是区域生态改善的机会,也是产业发展的机会。”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介绍。
近年来,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适宜地区推广人工混播饲草种植,建植人工混播草地,并以粮改饲项目为带动发展青贮玉米。2021年,内蒙古饲草产量5302.15万吨,其中天然牧草产量1256万吨干草,人工牧草产量2386.65万吨,青贮专用玉米3659.5万吨。人工牧草产值304亿元,占牧草总产值的68.8%。
“往前回溯20年,雁门关地区入目皆是黄土和白花花的盐碱地,绿色植物难得一见,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谢卓向记者介绍,为了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百姓生活质量,2001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启动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大力开展生态安全保护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的原则,稳定构筑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开展国土绿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目前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全区草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8.75%,25度以上坡耕地及严重沙化地基本实现了“应退尽退”,桑干河、御河等河流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快推进,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林木绿化率不到0.3%,70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右玉林木绿化率从当年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7%,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新华社发
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先行先试,在坝上地区启动国家草原公园和国家牧场建设试点工程,在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自2018年启动试点创建以来,共命名草原公园10家,国家示范牧场35家,加快了坝上地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与利用,推动了传统农业向草原生态农牧业转变。
在生态改善过程中,如果说种草是“开源”,那么适度养殖便是“节流”。河北、山西等省份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养殖业由过去的小、散、弱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同时推广舍饲、半舍饲半放牧养殖方式,对草原、林区分区域、分地段、分用途分别实行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宜牧则牧,量力而牧”,不仅维护了生态环境,还让农牧民因牧致富。
“农牧交错带是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发展地带,兼容农、牧两方资源特点,优化两方资源过渡,地理、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多样性导致了这片区域的养殖天然具有丰富多彩的特性,也为该区域养殖增添更多可能性。”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介绍。
记者采访发现,就养殖方式而言,农牧交错带偏牧区的养殖户可以进行放牧或半舍饲半放牧养殖,偏农区的养殖户则可以采用舍饲或半舍饲半放牧的养殖方式。随着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牧民选择舍饲或半舍饲半放牧的方式进行养殖。冬春季节,农牧交错带地区雨水少、气温低,草原牧草不能保障牛羊的日常采食需求,导致养殖经济效益较低。“以前牧民有句俗话叫‘秋肥冬瘦春死’,就是因为冬春季节草原上没有草,牛羊越饿越瘦,最后甚至死亡。”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查布嘎图嘎查牧民王喜良告诉记者,舍饲的好处在于养殖户可以提前囤购足够的饲草料,冬春季节草原牧草不足时能及时投喂,保障牛羊稳定生长,经济效益也能得到维持。
农牧交错带能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解决舍饲所需的饲草料来源问题。养殖户可在草原种植优质牧草用于舍饲,也可在合适区域种植青贮玉米等用作青贮饲料,多种种养模式供交错带不同区域养殖户选择。
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等市坚持执行全面禁牧政策为生态水源涵养区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从2002年起承德市全部草食家畜推行舍饲养殖,以前家庭副业养殖占主体的小规模大生产模式逐步淘汰,转型为规模化、专业化舍饲养殖,2004年底实现全部舍饲。为保障舍饲饲草料供应需求,承德、张家口等市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实施人工种草和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料种植,并积极探索天然草地牧草资源有效利用方式,不断提高饲草饲料储备能力。同时加大牲畜品种改良步伐,加快畜群周转,推行舍饲圈养,有效缓解了对天然草原的压力。
同样丰富的还有该区域的养殖模式,母畜繁育、育肥、繁育+育肥等多种模式可由养殖户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养牛20多年的王喜良从最初的母畜繁育逐步发展为如今的繁育+初步育肥(育肥至500多斤),而采访过程中他告诉记者,经过市场考察,他发现完全育肥(育肥至1000多斤)比初步育肥每只牛能多赚净利润7000多元,因此,他今年准备按照繁育+完全育肥方式进行养殖。
山西省主要以母畜繁育为主,针对区域牛羊养殖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饲料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山西省重点推广“牧繁农育、山繁川育、户繁企育、农牧对接、草畜平衡”多种养殖模式,利用牧区地域广、牛羊存栏量大、饲草供应充足等有利条件进行母畜繁殖配种和产犊管理,然后在适宜地区建立低成本高效快速肥育技术体系,进行规模化舍饲集中育肥的模式,能有效破解当地牛羊养殖困境,提高农牧民养殖效益。
肉牛、肉羊、奶畜、牦牛、绒山羊养殖及饲草料种植形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丰富交错的产业网络,在产业横向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区正着力做好产业链延伸,助力产业链落实落地,保障广大农牧民收益。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养牛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放小牛、收大牛”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首先是稳步提升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畜牧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备,养殖通风控温、粪污处理、自动化饲喂等设施加快普及,目前各省奶牛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渐上升,饲草种植加工企业明显增多,饲草产业化趋势明显。
然后是产品品质提升,农牧交错带区域各省份大力实施粮改饲,积极推进高产优质苜蓿、燕麦等饲草和青贮玉米种植,为牛羊养殖提供优质饲草。同时加强牛羊良种繁育,扩大优质良种群体规模,提升牛羊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目前,河北省全省种奶牛场11个、种肉牛场7个、种羊场12个,年存栏种畜达到24.7万头(只),种畜年供种量4.8万头(只)以上,冻精330万支,能够有效保障优质牛羊生产需求,为提升牛羊产品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在品牌打造方面,各地区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草畜品牌,扩大地方草畜产业影响力。目前草食畜牧业已发展成为雁门关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当地发展打造了右玉羊、山阴奶、广灵驴、岢岚绒山羊等一系列特色畜牧品种品牌,为当地草食畜牧业推广发展提供了积极影响。
据了解,区域内各省(自治区)将按照《“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草畜产业发展。落实推动奶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奶业集群建设,持续提升奶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肉牛肉羊产业提升行动,建设扩大肉牛肉羊良种繁育基地,加大屠宰、加工产业规模并着力打造地区优势牛羊肉品牌。加快草食畜生产转型升级,鼓励统筹整合优势草畜资源,发展现代草牧业,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提升饲草加工能力和水平,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皮毛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绒山羊养殖大县,实行品牌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绒革生产基地,逐步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原标题:种草护生态 圈养牛羊壮——北方农牧交错带草畜产业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