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天堂草

世界环境日听说集齐长三角“山水林田湖草沙”就能召唤…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9-14     浏览次数:     

  近年,伴随《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等陆续出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携手,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波光潋滟,草木欣荣,长荡湖畔,鸟儿翩翩起舞……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打卡长三角的“山水林田湖草”吧,一起走进美丽长三角。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名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被称为黄山的“五绝”。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为时刻掌握生态景观的健康状况,黄山风景区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观测大样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础数据库,开发了遗产监测信息系统;对于具有特殊文化和精神价值的生态景观,采取更加严密和细致的监测和保护,从1981年底开始,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确定专人对被誉为国宝的迎客松进行24小时监测保护。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居世界第三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长江,奔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如今却承担着过重的负担。

  同饮一江水的人们天然与水亲近,也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护母亲河这份责任。去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长江保护治理迈入依法实施新阶段。

  天堂寨是大别山第二高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和湖北省罗田县交界处,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有“植物王国,花的海洋”美称。

  安徽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系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中心,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避难所,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既是许多南方植物种类的北界,又是一些北方植物分布的南界,因此区内植物种类多样。

  近年,天堂寨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存和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该县自公元9世纪开始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

  稻鱼共生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005年6月,浙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与绿色发展的典范。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40多年前,一首脍炙人口的《太湖美》传遍中国,太湖也成了几代人心目中江南之美的代表。

  曾经,太湖周边出现污水乱排,蓝藻聚集;如今经过治理,太湖水质向好,主要指标达到“近5年最好”,总磷反弹势头得到遏制。

  大柳草原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以西3.5公里处,草原面积8000余亩,这里生长着国家二级保护草类——“中华结缕草”,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原生态天然草场。

  草原像一位母亲,那连绵的山脉宛如她张开的双臂,呵护着、孕育着所有生命。距此10多公里是风景秀丽的皇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长江二级支流清流河发源于此。

  因其自然、清新的草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户外旅游爱好者,赢得了滁州“坝上草原”的美誉。这里水草丰美,牛羊群散落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如一幅定格的美景。

  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是爱国实业家张謇在启东地区从农田水利、种植布局、农耕习俗到民居格局和民俗文化诸方面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造的。去年11月,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沙地”是指河流冲击平原多为沙性土壤,含沙量大、泥土少,不易保存水分和养分。

  “圩田”早盛行于两宋时期的江淮、钱塘江地区,是一种通过修筑围堤将低洼的土地、沼泽、湖泊、河道、河边沙地辟为农田的方法。

  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是随着启东成陆、改造盐碱地发bob半岛在线登录展农业并延续至今形成的,主要包括防止海潮侵袭工程、盐碱地改良技术、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沙地民风民俗等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发挥生态系统功能,呈现出浓郁的人文、自然景观特征,是长江下游地区人民牧渔垦荒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