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产品
公司依托“特色种业”+“数字技术”,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修复、矿山修复、盐碱地改良、荒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业务;草种、草业技术创新;林业、草原碳汇开发利用等业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时隔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召开,设立首个全国生态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CCER市场重启。2023年6月6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并做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大决策。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指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筑牢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聚焦影响北京等重点地区的沙源地及传输路径,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 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政策导向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数据显示,财政部2023年关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达到1091亿元,同比增速约10%;具体到草原,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中,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和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两项预算合计达957.23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作为全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主战场有“两个半”在内蒙古,公司是内蒙古唯一的生态修复类上市公司,面临着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十四五”以来,我国草种供需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草原保护修复和饲草产业发展方面,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2021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我国将每年实施4600万亩左右的草原保护与种草改良生态修复。2022年 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 2025年形成饲草生产、加工、流通协调发展的格局,优质饲草缺口缩小,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 70%以上。同时,为充分发挥林草种苗在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印发《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未来三年,建设5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形成全国主要生态修复用草种的集中生产区,年新增供种能力 2.48万吨,其中“三北”地区新增以乡土草种为主的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草种2.2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全国第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牧草生产地。《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种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半岛·BOB官方网站国际知名的草产业发展高地。《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畜牧业规划》提出,2025年全区草食家畜存栏将达到1.5亿头只左右。自治区饲草产量需要稳定在1亿吨左右,饲草需求新增2400万吨左右。202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羊草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是内蒙古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的又一重要举措。
随着各级政府一系列支持草产业发展政策密集出台,行业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推进,草种需求量,特别是生态修复用草种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内将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行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森林、草原、湿地是最主要的三大碳库。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草原总碳储量大约300亿-400亿吨,是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库。
中国碳市场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CCER机制是全国碳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机制。2021年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覆盖排放量约40亿吨,CCER可抵消配额比例为5%,据此测算CCER市场规模年需求约 2亿吨。未来随着其他高排放行业持续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CCER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当前草原碳汇方法学正在完善推进之中,草原碳汇纳入 CCER交易,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草原碳汇发展空间巨大。
生态修复领域:公司专注生态修复 20多年,已形成完备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技术体系,为草原、荒漠、矿山、废弃地治理、沿黄流域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及绿地建植,给出因地制宜的生态解决方案,恢复生物多样性及自愈力,累计修复国土面积 3000多万亩。在乡土种质资源科研成果应用于生态修复实践方面技术优势明显、成果突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草种业领域:公司依托草种业“保育繁推”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做可持续的生态建设。公司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利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 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编制标准近500项,申请专利764项,草种业专利数量全球第六。2023年,公司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乡土植物种子繁育企业。
碳汇业务领域:公司 2010年就成立了碳汇评估研究院,先后开展了呼伦贝尔、兴安盟森林、草原、农田、湿地碳储量评估研究工作,目前公司是草原碳汇国际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定的主要承办方。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发草原碳汇储备,在草原碳汇领域具有区域优势和先发优势。
公司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近年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国“万企帮万村”优秀民营企业、“中国红十字会人道勋章”(最高奖)、“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核心业务为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种业科技。公司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为起点,通过生态大数据平台支持,因地制宜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并将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于生态修复领域,实现生态修复的精准性。孵化“快乐小草”“小草数字”“土壤科技”专项高新技术公司,将“蒙草”模式扎根陕西秦草、西藏藏草、青海清草。聚焦“草、草原、草产业”,推进“草产品、草原生态、草产业运营”多元化经营模式。
种业是公司生态修复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150万份。公司拥有草品种 60个,其中自主选育通过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的草品种32个,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草品种28个,获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4个种质材料分别搭载嫦娥五号、神十三、神十四、神十六进行航天诱变。研发生产种子生态包、走路草坪等草产品,应用于各生态修复类型、生态景观。通过数字种业平台,智能管理草种全产业链。并集成多项国标、地标、行标、种子生态包与大数据等产品标准。
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业务布局与国家发展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未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生态修复业务的市场拓展和风险控制,加快草种、草业、草原碳汇业务拓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降本增效、实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1、优质种源保障。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联合共建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150万份。
2、科研平台支撑。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利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3、育成推广新品种。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挖掘乡土植物特有基因,创制理想性状新品种。公司拥有草品种 60个,其中自主选育通过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的草品种32个,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草品种28个,获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4个种质材料分别搭载嫦娥五号、神十三、神十四、神十六进行航天诱变。编制标准近500项,草种业专利数量全球第六,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4、生产实用草产品。全国布局采种田、繁种基地 25万亩,制种车间 33万㎡;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研发生产种子生态包、走路草坪等草产品,应用于各生态修复类型、生态景观。通过数字种业平台,智能管理草种全产业链。
(1)种子产品。研究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踩踏等植物应用特性,生产生态修复饲草兼用草种、草坪用种、观赏草用种,开发种子生态包(种子包衣丸化,乡土草种组合搭配有机肥、微量元素和菌肥等)等,解决生态修复、草畜产业选种、育种、用种需求。
(2)数字产品。开发数字种业平台、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乌拉盖智慧畜牧业平台、呼和浩特智慧林草监管平台等,解决生态资源数字化监管、农牧林草种养产业中的问题。
(3)草坪产品。开发走路草坪、停车场草坪、运动场草坪、休闲绿地等,具备节水、耐踏、低养护等特点,解决运动空间不足、城市内涝等问题。
(4)植物营养产品。开发土壤修复、植物营养型肥料、微生物菌肥、植生毯、植生袋、生物芭等,解决生态修复、草场生产、家庭园艺中植物种养问题。
(5)园林固废产品。开发有机覆盖物、生态再生路、生态小品构筑物、营养有机质等,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实施乌拉特中旗4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东乌珠穆沁旗14.5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乌拉盖退化草原修复等,累计修复退化草原面积 1000万亩,编制形成《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实施的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阿拉善贺兰草原、乌拉盖草原入选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实施科尔沁沙地飞播生态修复、阿拉善荒漠治理等。
实施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生态修复、秦岭北麓瑞德宝尔黄柏峪矿山治理等,以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生态修复为样本,发布实施《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推广应用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技术、方法、材料、工艺等,重点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西藏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生态修复。
在黄河流经的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打造昆河湿地公园与黄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实施鄂尔多斯市十大孔兑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研究项目,编制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运用生命共同体理念,设计实施呼和浩特小草公园,打造海绵城市样板空间。建植鸟巢国家体育场附场足球场草坪,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公园生态停车场草坪,《混合草走路草坪及其建造方法》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佳发明奖”。
(三)公司是草原碳汇领域较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国际和地区草原碳汇行业标准制定的牵头方,在草原碳汇领域具有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以“提高优质饲草国产替代率,创新乡土草生态修复中国模式”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治沙产业、草产业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紧跟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指引方向,围绕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的开启,加快新业务布局,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提高优质饲草国产替代率,创新乡土草生态修复中国模式”为目标,研发投入不断加码,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
1、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7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9.36%。近三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达5.55亿元。公司科研以应用为导向,针对我国优质饲草短缺,对外依存度高,生态修复无种可用的问题,着力解决草种培育、良种扩繁与高效利用。
在优质饲草培育方面当前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包括“苜蓿新品种选育及制繁种关键技术研发、饲用燕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高产优质乡土草品种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研发、优质饲草生产与种子收获加工机械研发。”公司“揭榜挂帅”呼和浩特市 2024年重大科技项目“耐盐碱苜蓿品种选育与种植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该项目以耐盐碱苜蓿品种选育与种植综合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扩大高产优质苜蓿品种的种植范围。报告期内,优质饲草研发项目取得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研发了首款紫花苜蓿 60K液相基因芯片,实现大规模紫花苜蓿基因型高效精准分型检测,降低分型成本60%~70%,有效缩短种质评价周期;创制高产高蛋白苜蓿,其中大叶片、高生物量紫花苜蓿产量对照中苜1号提高20%,多叶、高蛋白紫花苜蓿蛋白含量对照公农1号提高 18%;创制了高抗低残留耐草甘膦紫花苜蓿新种质,科研成果发表在期刊《aBIOTECH》;建立内蒙古首个紫花苜蓿安全评价基地,标志着紫花苜蓿生物技术与分子育种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大叶片、高生物量紫花苜蓿与中苜1号对比 紫花苜蓿60KcGPS液相育种芯片SNP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目前,“中农1号”紫花苜蓿、“龙菁3号”紫花苜蓿已完成国家区试验,正在申请2个国家品种。“内苜4号”杂花苜蓿、“林苜1号”紫花苜蓿、“正苜1号”紫花苜蓿、“巴日图”黄花苜蓿通过专家现场鉴定,正在申请自治区4个品种。乡土草新品种进入国家区试验1个,中草50号羊草、中草40号多叶鹅观草、哈素海野大麦、蒙农S007饲用大豆、莫尔格勒鹤甫碱茅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专家现场鉴定,正在申请5个自治区品种。根据科研项目规划预计到2025年底,可审定苜蓿、燕麦、乡土草品种24个,种子产量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5%-30%,实现国产替代20%。
针对三北工程三大战役防沙治沙的迫切需求,开展“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化草原修复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光伏下沙化土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沙化草原生态修复和生产能力提升、机械化治沙新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统筹光伏项目与生态保护,实施草光、林光互补的新能源治沙模式,为大面积沙化草原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2、创新研发平台实体化运营,为研发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基础。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2023年“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理事会成立。《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加快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司作为筹建两级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体,着力实施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营。中心已成立了包括中国草业界5位院士和 20位专家组成的第一届技术咨询委员会。目前已有47家草业领域顶尖的科研团队参与中心建设。8个团队入住草创中心开展相关攻关任务。
2023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落地公司草创中心。公司同时还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为公司研发提供坚实基础。
(二)面对生态修复行业历史发展机遇,公司从乡土种源保障、智能装备全流程应用、创新产品和荒漠化治理集成技术推广多方面助力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精准实施。
1、保障三北工程三大战役有种可用、有种足用。种源是防沙治沙的核心,公司长年扎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生态修复,已建成“保育繁推一体化”运营体系,能够保障大规模生态修复用种的需求。公司建立了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
在阿拉善荒漠、巴彦淖尔盐碱地、呼伦贝尔草原、乌拉盖草原等北方重要生态区建有荒漠区沙生、盐生植物种业研究院、黄灌区耐盐碱植物种业研究院、耐冷寒植物种业研究院、草原生态种业研究院等 18个专业研究院,采集驯化耐旱、耐风沙、抗逆性强的荒漠植物种质资源。
全国布局采种田25万亩,已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草品种60个,获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规模化生产的生态修复用种主要有冰草、羊草、新麦草、无芒雀麦、碱茅、梭梭、四翅冰藜、柠条、花棒等 25个品种。可为不同类型的荒漠化治理修复提供种源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已新建成3000平米智能立体种子库,已储存超2500吨种子,其中治沙用种20余种、近1800吨,超市场流通半数以上。
同时,企业建有种业智能工厂,自动化种苗生产线万株。设有全自动播种线、高效能补苗机、智能环境控制管理系统、智能喷灌系统、温室智能物流栽培系统等,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过程管控,提升种苗均匀度与品质,优化种植生产布局,实现种苗全自动快速繁育。
2024年3月,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签订了羊草、冰草、无芒雀麦、中苜10号紫花苜蓿等11个品种种植责任状。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8个盟市林草局签订种苗供需框架协议。按照三北工程总体规划要求,2030年前将完成2亿亩治理任务。公司将发挥草种“保育繁推”一体化运营优势,为三北工程三大战役提供优质充足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障。
2、智能装备全流程应用助力防沙治沙提质、降本、增效。针对荒漠化治理面积广、难度大、成本高的现实问题,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提高生态修复智能化装备水平,通过自研、改造、引进等多种方式,已形成涵盖踏勘、动力、耕整、播种、养护、数字化监管等环节的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体系。2023年 12月在防沙治沙新技术论坛暨蒙草技术集成大会上,公司展示了沙障铺设机械、营林及森保机械、免耕补播机、草原指挥车、测绘无人机、切根施肥机及各类智能装备 1270余台,可实现沙漠治理、草原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监管等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公司智能装备助力三北工程三大战役进行了专题报导。
图中自主研发的全地形独立免耕补播机,适用于各类地形的退化草原补播作业,单日作业量可达600亩。DCT播种机适用于各类复杂起伏地形的草原条播机,单日作业量可达800亩。固沙机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沙障铺设作业,配有专业 400mm级沙地微浆型轮胎,在沙地中不但有更好的通过性及抓地力,还能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阿瓦塔补播机由蒙草战略合作伙伴德国豪狮针对草原修复项目特殊性单独研发的全国唯一一款草原高速播种机,最高作业速度可达25km/h,单日作业量可达 1500亩,其特有的智能化播种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利用率。福林格竖绞轮抛肥车是由蒙草全新引入全球顶级施肥设备,单次装载量可达40立方米,抛肥量可达6立方米/min,可在草地、山坡、沙地等非常规地形持续作业,单日最大作业量可达2000亩。
3、创新产品让生态治理更加高效精准。针对三大战役荒漠化区域的地质条件,开展产品研发创新,推出种子绳、植生块/种植杯、生态种子包等创新产品,“生态种子包”,依托生态产业大数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模拟“天然植物群落”进行种子配比、种子包衣丸化、搭配有机肥、微量元素和菌肥等进行组合,有针对性的修复不同类型荒漠化沙地、草地、矿山、废弃地,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让荒漠化治理更高效、精准、便捷。
4、创新治沙新技术集成推广,统筹光伏项目与生态保护,实施草光、林光互补的新能源治沙模式,为大面积沙化草原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秉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创新生态修复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2023年9月,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实施的“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创建与理论创新及修复模式示范推广”项目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创新草原修复技术与模式,缓解草原近自然修复“无种适用”局面。修复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约447万亩。
2023年,公司生态产业规划研究院设计的敕勒川生态谷沿线生态提升工程EPC项目获得内蒙自治区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一等奖。公司生态产业规划研究院拥有风景园林专项甲级工程设计资质,设计团队把公司在生态、种业领域积累的科研成果、工程技术融入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公司设计院多个项目获得国内外大奖,其中呼市小草公园获国际缪斯设计奖;敕勒川草原项目、乌海甘德尔河项目、新巴尔虎右旗阿镇(镇区)项目获艾景奖。
报告期内,进一步夯实现代草业产业化基础,草种生产基地建设加速,增加多个草品种权。截止目前,公司拥有草品种 60个,其中自主选育通过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的草品种32个,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草品种28个,其中2023年转化草品种20个。公司拥有种子良繁田和饲草田25万亩,其中种子良繁田合计10万亩,饲草田15万亩,以苜蓿、羊草、燕麦为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周边旗县。公司已建成20个种子繁育基地、2个种子加工车间、1个快繁育苗车间,年产种子约2000-2500吨,种苗3亿株。
报告期内,蒙草耐寒植物研究院联合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选育的巴尔虎羊草、呼伦湖斜茎黄芪、伊和乌拉洽草、东山山野豌豆、兴安岭红三叶5个野生栽培品种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登记,极大丰富了可广泛推广应用的草地生态修复及人工草地建植的优良草品种。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科院植物所牵头承担的草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标准体系通过专家论证,下一步将形成系列草地碳汇计量、监测、评估的地方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正积极申请国际标准的制定。
报告期内,公司与和鄂尔多斯市政府、林格尔县政府、中电建新能源公司、杭锦后旗建设投资公司等各方签署多个碳汇开发合作项目,围绕双碳目标深耕草原碳汇。
知识产权是企业科研成果的载体,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2023年8月,公司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全国 3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之一。该中心重点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管理,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链接行业专业服务资源,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形成产业专利池、知识产权金融、贯标、价值评估和专利导航等专业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构建草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服务全国、全球草业科技,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助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多年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和知识产权的积累,2023年公司申请专利 96项,其中发明 22项,主要在植物育种、组织培养、良种繁育、种业生产机械、生态修复技术等领域。公司申报的“沙地治理方法”的发明专利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专利奖银奖”。
2022年公司草种业相关专利名列全球草种业主要创新主体第 6名。2023年,公司入选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榜单。
标准化工作:2023年,由公司牵头和参与制定的草种生产、混播草地建植、栽培管理、草种检验等12项地方标准和 5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并形成内蒙古林草地方标准。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申报国际标准“退化草原生态恢复与固碳技术指南”,引领草原碳汇领域对接国际市场。公司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无土草毯》(GB/T 42778-2023)正式发布实施。报告期未,公司累计编制标准502项。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管理,多方施策保障存量项目及时回款。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16.99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公司现金流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同时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法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国家质量奖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些荣誉对公司专注主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公司将将按照国家战略指引的方向,以“提高优质饲草国产替代率,创新乡土草生态修复中国模式”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修复、草产业新质生产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蒙草力量。
一、内蒙古自治区是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的主战场,随着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等国家生态建设领域重大项目的全面实施,生态治理行业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公司将依托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良好的修复效果、先进的管理水平、各种大型复杂修复项目的承接能力,良好的“蒙草”品牌形象,积极开拓新业务,从乡土种源保障、机械装备提质增效、创新产品应用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推广多方面助力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精准实施。
二、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草业发展。依托草创中心汇聚国内外草业尖端人才,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开展草种质资源保护、优质草品种培育、草种产业化制约技术攻关,致力于提高优质饲草国产化率,创新乡土草生态修复中国模式,通过技术攻关,把更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防沙治沙等领域,打造草产业第二增长曲线。
三、做好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建设草产业与知识产权有机结合,打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打造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速专利技术流转,成果转化。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草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继续推动草原碳汇国际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先发优势,加快草原碳汇项目的开发、储备,抓住草原碳汇的行业发展机遇,成为草原碳汇领跑企业。
五、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建设。公司将完善并强化投资决策程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巩固并加强公司的行业地位,提升整体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