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果岭草

人民日报:违规高尔夫为何“生生不息”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10-24     浏览次数:     

  半岛·BOB官方网站“先上车、后补票”的违规闹剧反复上演,对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无疑是种损害。地方政府为谋求短期政绩,变着花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倾向,更值得警惕

  近日,国家明令禁止的违规高尔夫球场,就像“生生不息”的“小强”再次频频进入媒体视野:某地违规高尔夫球场将再次试运营;西部某省会城市违规占地建高尔夫球场,还配建高档别墅;某贫困县招商引资而来的“植物观赏苑”项目,却建成了高尔夫球场……

  违规高尔夫球场“罪行”一大把:违法占用大量耕地林地,严重浪费水资源;使用化肥、农药养护草坪污染不小……全国平均每年非法占用林地2500万亩,其中不乏高尔夫球场项目的身影。有专家测算,我国高尔夫球场每年耗水量不低于4亿吨,而且大都是私采地下水……由此可见,滥建高尔夫球场,显然与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格格不入。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停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随后连续发出十余项禁令。但2011年全国高尔夫反而由170家增至600家!三令五申为何禁不住违规高尔夫球场“野蛮生长”?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强力推动。业内专家介绍,高尔夫运动自进入我国开始,就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除了体育功能,它的出现最先是为了满足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需要,其后又与房地产开发密切联系在一起。一些地方政府认为高尔夫球场对吸引外来投资、繁荣地方经济好处多多。不少开发商把建高尔夫球场当成提升房价的“法宝”,地方政府也能获取由此产生的高额土地出让金和税收。于是乎,两者很容易达成默契。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通报的地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中,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占相当比例,而且政府主导现象非常严重。

  有了这种利益机制的强力推动,面对国家禁令,不少地方顶风违规,打起了政策擦边球。

  近来媒体曝光的违规高尔夫球场建设套路通常是这样的:开发商先打着“乡村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俱乐部”等旗号拿下地块,开发时擅自更改土地用途,建设高尔夫球场及高档商品房、别墅牟利。这种穿着“马甲”的高尔夫球场,如侥幸没被追查,则“皆大欢喜”;如被追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大不了落个土地审批没把好关、监督工作没及时跟进等失责之过。既成事实,你奈我何?要将土地恢复原状及再开发,成本高昂,各种利益裹挟、博弈之下,最终的处理结果往往是,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以罚代管,违规企业整顿罚款后“正常营业”。

  违规收益巨大而成本较低,难怪如此“先上车、后补票”的违规闹剧在各地反复上演。这对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无疑是种损害。地方政府为谋求短期政绩,变着花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倾向,更值得警惕。不得不提的是,类似顶风违规、“博弈”国家政策的现象在环保、国土等不少领域都一定程度地存在。

  如何纠正?更完善的法度,更严格的执法,更广泛的监督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更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更顺应市场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规划同样急不可待。

  薛蛮子已取保候审罗青长逝世现身凤凰古城澳大利亚博物馆被盗奥巴马4月23日访日习国安委会议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国航供机上宽带服务俞可平求是杂志刊文硕士生在少林寺就业胡德平访日见安倍李代沫已正式批捕韩国客轮沉没美媒称中国妨碍搜救华润董事长否认贪腐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