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写下众多赞美菊花的诗句,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名花之一的菊花,历来备受老百姓喜爱。
初冬时节,菊花已过最佳盛开期,但内江经开区松山社区一片茂密的松林外,居民们房前屋后摆放的花盆中,仍有不少菊花绽放,倔强地对抗冬天。
一处低矮平房的房顶上,年近七旬的花农刘子康和邹良成正在配土,锯木面、泥土和碳氨肥料搅拌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会变得松软,成为种植菊花的优质土。
刘子康和邹良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菊花,到现在已经有40年左右的时间。二人仅凭当年从内江市园林局学到的种植菊花的基础知识,通过多年摸索,在内江种出了名气。
现在,刘子康和邹良成的花圃被高大的行道树遮挡,看不出规模。但附近村民都还记得当年交通乡松林村(现松山社区)村民们种花的辉煌历史。“以前,这里一个村都是种菊花的。”附近村民说。
今年68岁的邹良成曾是当地菊花种植带头人。他担任过村支书,曾多次带领村民致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邹良成便和当地村民一同种植蔬菜,该村种植的姜、萝卜、菠菜、青笋等30多个品种的蔬菜,供应到内江各大市场,备受欢迎,让松林村有了“蔬菜村”的美誉。
上世纪70年代,鲜花市场走俏,邹良成开始小规模种植栀子花、月季花等到市场上销售,颇受欢迎。80年代,菊花渐成潮流,邹良成看到菊花的市场前景后,带领村民大规模种植菊花,几乎家家户BOB·体育综合APP下载户响应,当时松林村种植起了上万盆菊花,每到金秋时节,松林村处处菊花开放,红的、黄的、白的……吸引不少人前来观赏、购买。
“当时,内江各企事业单位、公园、街道,到处都摆放着松林村种的菊花。内江市人民公园连续举办多届菊花展,菊花展上的菊花大部分来自松林村,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将公园挤得水泄不通。”
回忆起当年的盛况,邹良成脸上满是笑意。他介绍,内江菊花一根多头、花朵厚大、颜色鲜艳、叶子不垮,花的直径最大可达20厘米左右,不仅在内江有名,还吸引了成都、资阳、重庆、贵州等地的经销商前来采购,内江菊花还曾在重庆市举办的菊花展中斩获一等奖。
菊花不仅给松林村带来了名气,还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邹良成回忆,当年他最鼎盛时一年种植了数千盆菊花,收入上万元,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难得了。
遗憾的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松林村的菊花种植规模逐渐缩小,市场占比也日益下降,从原来的全村种菊,到现在只剩下了三家还在种植,曾经许多备受欢迎的菊花品种如今都“开败了”。
松山社区仅剩的种菊人中就包括老花农刘子康。刘子康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与菊花打交道,对它有感情,虽然现在市场不如以前,但仍有不少老顾客常年在他这里购买菊花,甚至提前一年预订,这成为他坚持种菊的一大动力。
刘子康的花圃中,栽种着珍珠菊、磨盘菊、白雪公主、尖叶香菊等十余个品种,还有月季、三角梅、海棠花等,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来观赏拍摄。刘子康来者不拒,遇到聊得来的人,他还会免费赠花。
记者采访时,一位经营酒生意的吴姓老板开着车前来购买菊花,一口气搬走了20多盆,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菊花品相好、颜色正,拿回去装饰我的店铺正合适。”
刘子康告诉记者,让内江菊花恢复往日繁荣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目前他与邹良成正在向相关部门建议,希望利用松山公园等平台,逐步恢复菊花种植,并进行品牌化打造,让内江菊花再度“香”起来。
近日,记者在内江市市中区甘泉寺花鸟市场看到,各种菊花引来不少市民前来选购,有白菊、黄菊、红菊、紫菊、秋菊、寒菊、雏菊、日光菊……各类菊花争奇斗艳,散发出淡淡清香。
“我上周才买了一盆菊花,冬天放在家里,满屋就有了生气。”市民冯敬秀说。当天,她又选购了一盆黄菊装点自己的生活。
不前往涉疫地区。市民朋友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不出境、不出省,尤其是不前往有病例报告的城市。外省旅游、出差归来后,建议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并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主动接种新冠疫苗。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我市已全面启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工作,请已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间隔达6个月的市民,及时就近进行新冠疫苗加强接种,共同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落实健康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等文明健康好习惯,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出入公共场所时,积极配合测量体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等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