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行业知识

解锁生态农场!这所学校学生不仅能种蘑菇还能养小鸡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8-04     浏览次数:     

  “哇!又一次吃到了自己种的蘑菇,味道特别赞!”在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学生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蘑菇房内已经成熟的蘑菇采摘下来,老师和家长则会提前“订购”,共享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与蘑菇一样受欢迎的还有孩子们自己孵化的“明星鸡”们。

  知识不只书上来。在“民生在勤”德育目标引领下,民生大街小学多维度打造全环境育人共同体,“想方设法”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为学生构建起了一个成长无限的“生态农场”,以“真实项目实践学习”为抓手,关注学生“兴趣与特长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起路径清晰的实践平台。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孵化小鸡,可以自己选择菌包培育蘑菇,并全程观察和参与小鸡和蘑菇的生长过程,对蕴含在其中的生物和农业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民生学子在尝试中成长,在问题中提升,实现了阳光自信、全面而个性的成长。

  第一次孵化的是皖南土鸡将军,后来与白羽母鸡杂交出了“芒果奶昔”,再到芦丁鸡……聊起学校5代鸡的演变过程,学生陆瑾儿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每一只鸡BOB·体育综合APP下载的名字及成长经历,陆瑾儿都如数家珍。就连负责这一项目的科学老师郭艺雯都有点跟不上节奏。

  时针回拨至2020年9月开学前夕,经过21天的孵化,民生校园里迎来8只新生命——4只小公鸡和4只小母鸡。伴随着新生命的到来,民生大街小学“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小研究员们正式开始了与“明星鸡”的朝夕相处。

  两年时间,从第一代鸡到第五代鸡,小研究员们从种蛋的挑选、孵化箱的采买到小鸡的孵化,展开全面探究。与此同时,小鸭子六六和仓鼠金丝熊也相继成为校园里的动物小明星。

  “研究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从最初对小动物不熟悉,到学会与小动物相处,再到彼此都非常喜欢。在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清扫鸡舍、换食、换水,学生们从未叫过苦叫过累。”郭艺雯告诉记者,假日里,为了照顾好这群小动物,学校还发起了“认养计划”,学生们纷纷竞争上岗,争当“鸡倌”“鸭倌”,将明星小动物领养回家,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耐心做事能力的培养。

  小鸭六六被认养期间,因为应激反应不幸死亡,学生妈妈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不停地流眼泪,学生则安慰妈妈说:“这是生命应该经历的过程。”

  “这就是孩子的成长。因为这不仅是科学课和劳动课,也是一堂生命教育课。这个过程中有生命的诞生,也有逝去,这样的课程是书本里学不到的。”学校德育主任孙佳告诉记者,整个过程让孩子们明白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或许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也会对于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我们把劳动课和生命教育课融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尊重自然,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纯天然、无公害!”“民生蘑菇新鲜上市,欢迎选购!”听到热闹的叫卖声,行人纷纷围了上来,孩子们也立马从“小菇农”进入“销售员”角色,认认真真地介绍起自己所卖的蘑菇。听说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种植的蘑菇,还是义卖活动,大家都非常支持,不一会儿,蘑菇就销售一空。

  针对当下小学生劳动技能下降、劳动体验匮乏、动手能力弱、社会实践不足等问题,民生大街小学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在校园内为民生学子建起了两间“蘑菇屋”,开展蘑菇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引领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选择蘑菇种类时,学习了解蘑菇的不同种类、大小、形状、颜色后,最终,经过孩子们的调查与筛选,我们首选种植了白平菇。”指导教师陈娇告诉记者。

  就这样,从开始选蘑菇种植包,到学习蘑菇种植知识,再到最后的种植、记录。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菇农”们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些可爱的蘑菇包。自己制定值班表,定时走进“蘑菇屋”,和蘑菇近距离接触,给蘑菇喷水、盖“被子”,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关注蘑菇发菌期、出菇期的变化,并及时记录蘑菇生长的情况。

  看到蘑菇从“小耳朵”慢慢长成一把把“小伞”,学生兴奋地叫着:“老师,快看呀,蘑菇长出来了。”“老师,今天蘑菇长到我的小手掌大了。”每天测量蘑菇扇面,1厘米、3厘米、5厘米……同学们感受到蘑菇好像有种神奇的力量。

  “从学习如何种植到亲自走进蘑菇房研究种植,从蘑菇破包而出,到一天天长大,我亲眼目睹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对生命的关怀和欣赏。”学生李浩冉告诉记者。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验了种植蘑菇,还完成了整个项目的策划,从了解蘑菇品种到进行市场调研、选择种植种类到精心培育蘑菇成长再到丰收义卖,伴随着蘑菇的成长,孩子们也在成长。

  依托校园蘑菇房这一特色资源,民生大街小学不断丰富“蘑菇+”课程体系,采用多学科综合教学的模式,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真正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贯彻到了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蘑菇种植经验,他们还当起小老师,耐心指导社团新同学。‘蘑菇屋’引进的菌包也加入了黄平菇、灰平菇和银耳等新成员。”陈娇告诉记者,有一次,学生们不小心种出了毒蘑菇,大家都很蒙,于是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并请教专家,最后发现是因为菌包里面产生了杂菌,“学生们便开始研究如何避免出现杂菌,后期就再也没有种出过毒蘑菇。”

  “学校7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多元、成长更立体,学校一直努力为学生打造不同的学习场景,用心成就每一个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民生娃。”学校大队辅导员李真告诉记者,无论是种蘑菇还是养小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包不断扩容,探索与动手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学生也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了。之前很多学生都羞于表达,现在聊起话题来自然大方、滔滔不绝。第一次蘑菇义卖时,学生们不敢和来往居民交流,第二次时就很娴熟了,不仅制作照片说明,还把菌包拿出去,现采现卖。”孙佳说。

  老师们还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热爱的东西非常专注,许多学生的科学知识已经超越了老师。学生庄子煜自己查阅资料、购买书籍、制作培养皿、编写养龟宝典,成为拥有20多只小乌龟的“养龟达人”。学生陆瑾儿则当起小讲师,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讲授鹦鹉养殖技巧。她的个人理想也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变为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去研究基因工程。

  今年6月1日,学校为学生们送上了一份大礼,伴随着“民生生态农场”的正式揭牌,学校将引领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开发更加丰富多样的“农场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

  “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不仅是一个口号或者理念,而是真正落实到我们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中。要让育人走心,让德育落地,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学校校长刘泽田告诉记者,要实现全环境育人,学校就要从生活世界中寻找育人动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设计。学校将努力让每一门课程和每一项探索都发挥育人作用,让校园有语,花草有情,让每一个民生人都“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精心开局,用心行走,在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道路上,民生大街教育人正在用心走好每一步。”(记者 史春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