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夏日的东平湖,水面波光粼粼、鸥鸟翔集,青山叠翠、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的大山曾满是“伤疤”......山东土地集团(东平)有限公司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矿山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国企担当。
上世纪50年代,为支援铁路建设、黄河防汛等国家重点项目,山东泰安市东平县专门成立了石材供应站,修建了石材运输专用铁路,经过多年开采,沿黄大部分山石资源已开采殆尽,东平县多处山体已不复存在,残留的破损山体面积大,带来的生态环境及地质环境问题异常突出。为全面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最后一道防线”——东平湖的水质安全,2011年以来,东平县采取强制措施关闭采石场120多家,大面积的残留破损山体、遗留石渣及几百余个大小不等的矿坑亟待修复,废弃的矿山工业场及办公区、运输道路、加工设施等建筑物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急需复垦。其中旧县乡狼窝山采矿坑废弃已有十多年,由于挖损严重,岩石、植被缺失,存在严重的视觉污染以及土地资源浪费,山体最大落差有20多米,不具备铲车、挖掘机等设备施工条件,且危岩清理过程中土块石块易滑落,安全风险较大;银山镇铁山经多年开采,矿区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原有自然植物已不存在,形成了2处高达几十米、坡度近90°的残留山体,3个积水达2米的矿坑,1万多平方米的立面危岩,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和黄河防汛安全隐患。
矿山生态修复,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面对废弃矿山复杂的地形地貌,东平公司坚持“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东平公司第一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落地于东平湖畔的狼窝山,总治理规模1520亩,包含矿山生态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未利用地整治三大子项目。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实施难度大,为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东平公司积极克服困难,抓环保、强质量、促进度,科学优化施工方案,通过对“疮疤”山体进行危岩体卸载、点缀式绿化、续坡覆土绿化,对采场底面进行整平覆土,复垦为耕地、林地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新增耕地约500亩,复绿废弃矿山约900亩,将乱石塘坑修复成绿地良田。
在总结旧县乡狼窝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东平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国企参与、景观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总体要求,又实施了东平县银山镇铁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治理规模1370亩,包含矿山生态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和沿黄工程三大实施内容,采用“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生态公园构建”治理模式,复绿矿山700余亩,复垦耕地300余亩,昔日的乱石塘变成市民休闲公园和良田。
东平公司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将废弃矿区打造成兼具生态、景观、旅游、农产品采摘等多种功能的乡村休闲旅游景点,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及其周边的人居环境,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三丰收”,打造出“复绿+复垦+景观”模式的矿山生态修复样板工程。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东平公司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意识,坚持生态优先,全域谋划、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土地综合整治”治理方式,形成矿山生态修复的“山东土地”模式。
半岛·BOB官方网站
针对东平县废弃矿山、矿坑多而杂乱的现状,东平公司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在前期优质项目做标杆、打样板的基础上,坚持做好修复经验积累总结和规范的制定,创新“县域矿山生态修复”业务模式,开启全域矿山修复新业态,采用“资金+设计+管理+施工”的方式,“一矿一策”高质量推进东平县21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目前19个单体工程已竣工验收,年底前将全面竣工。
一个个废弃矿山的“伤疤”被修复抚平,让破损山体重新披上绿装、再展新颜,实现绿色蝶变。山东土地集团将持之以恒地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提升矿山生态修复业务,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