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公司新闻

“智慧土肥”引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登上国际舞台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8-17     浏览次数:     

  2018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明天开幕 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土壤战略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古称“有斯土,始有其粮”,说明了土壤的重要作用。5月24日—26日,2018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土壤战略国际研讨会将于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土壤伙伴关系及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共同举办,与会者将发出《“一带一路”健康土壤宣言》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共同推动全球耕地建设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北京多年积累的土肥创新引领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也将在此次大会上分享给世界。

  据悉,此次大会将由开幕式、专家主题报告会、颁奖晚宴、亚洲土壤伙伴关系工作研讨会等系列专题会构成,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土壤伙伴关系、亚洲土壤伙伴关系及20多个国家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等160余人将出席。

  大会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土壤战略进行,旨在回顾土壤可持续管理的实践应用现状及需要充分解决的缺陷和障碍,关注新兴技术、管理制度、方法、机制与政策,研讨确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世界不同地区土壤可持续管理实践策略,进而推动土壤可持续管理,倡导建立土壤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大会上,与会者将发出《“一带一路”健康土壤宣言》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共同推动全球耕地建设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承担着北京市耕地、肥料质量管理,土肥水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等重要职责的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既是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又是承办方。站长、研究员赵永志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土壤会议选择在北京召开并非偶然。

  2015年是“国际土壤年”,赵永志应邀参加了国际土壤年活动,并进行了《中国耕地建设、利用与保护暨世界土壤学展望》和《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为此与粮农组织总干事长以及多个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土壤与水管理司在座谈中明确表示,希望与北京加强研讨交流合作,共同举办一届有影响力的国际土壤高级研讨会。最终,在主办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此次大会得以花落北京。在研讨会上,北京土肥创新引领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也将在此次大会上分享给世界。

  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尽管我国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耕地减少趋势难以逆转。相关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我国的耕地从19.5亿亩减少到18.3亿亩,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此外,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压力增大,土壤及地下水亟待保护。在一些优质农田区,因长期垦殖、开采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或酸化或盐渍化加重,耕地微生物系统恶化,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呈下降态势,土壤健康度呈“亚健康”状态。

  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同样面临着土壤问题。据统计,1979-2007年,北京市耕地平均每年递减10.1万亩;2000-2007年,平均每年递减20万亩左右。“1995年北京耕地面积为550万亩,到现在已下降至150万亩了,可见北京的耕地多么地珍贵。”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因此,在坚守耕地数量红线的同时,更要注重耕地的质量红线,两者并重,才能将有限的耕地资源用到极致,这也对首都土肥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个攻坚难题。

  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试验和摸索,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走一条“让北京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脉络在北京市土肥站人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赵永志表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目标是形成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多功能性,除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将会日益突出和强化。而要实现其生产、生活、休闲、生态等多元功能,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都必须要有可持续利用的耕地资源作保证。因此,优质健康的土壤与安全的肥料投入品是土肥工作未来的发展道路,以“智慧土肥”促北京农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按照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经过农业结构调整,北京已形成大兴西瓜、平谷大桃、昌平苹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并打造出新的特色产业,如昌平草莓、通州樱桃等。但受传统肥料的制约,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并没有随之提高,特别是在“粪大水勤”施肥观念的影响下,肥料连年大量投入,还出现了品质下降的现象。为此,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推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将其功能延伸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领域。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性能、肥料效应来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将化肥用量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作物高产的目的。

  为了全覆盖掌握京郊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状况,北京市土肥站共采集土壤样品5万个,化验37.8万项次,获得600多万个数据,同时与北京第二次土壤普查和30多年京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建成迄今为止京郊最大的土壤数据库,将全市的土壤资源、耕地质量、土壤养分状况以及耕地土壤的生产力、承载能力及肥料施用效益收录在内,并制定出粮食、蔬菜、果树等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基肥、追肥专用配方。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改良了蔬菜水果的口味,也降低了盲目施用化肥的弊端,从而对土壤质量进行了改良和障碍因子修复,减少了面源污染。2009年以前,北京每亩耕地施化肥达100公斤,现在减少到每亩施用60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了九个百分点,为郊区发展低碳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昌平区兴寿镇的农民经营草莓采摘园,但草莓口味总是很酸,采摘的人少。专家通过抽取土样检测发现,温室内的土壤养分氮元素多、钾元素偏少,导致草莓口感变酸,于是给他开出了调节草莓口感的专用配方肥,从而生产出偏酸、偏甜、酸甜适中的3种口味草莓,游客可根据不同口味需求进行采摘,采摘园效益增加了3成,每亩收入10多万元。

  通州区西集镇沙古堆村“红樱桃园艺园”,曾是一片沙荒之地。在土肥专家的指导下,在采取厚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的同时,实行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和反季节栽培技术,樱桃硕大端正,口感香甜,味道纯正。采摘价格平均每个果实6元多,仍然供不应求。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挽救了曾因产量低而几近绝迹的北京大桃中的珍品——京东黄桃,还培育出口味更加地道纯正的“配方黄桃”……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产出的京味“配方产品”,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丰富了市民的餐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端农产品的需求。

  农民使用配方肥料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落脚点和关键点。但肥料生产企业和用肥的农民都没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技术推广部门又不生产肥料。这种肥料与技术相互分离的状态,成为制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为此,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将“专用肥配方”交付到肥料企业,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从而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一袋子肥,新技术得到了应用推广。

  为推广新技术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把好的思路变成了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项目。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2007-2009年,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每吨有机肥补贴250元,共补贴24万吨,推广面积57万亩,带动了73.5万方畜禽粪便、蘑菇渣和玉米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利用;2009-2015年,实施“北运河流域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和“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与综合开发规划项目”,补贴有机肥226多万吨,每吨补贴480元,累计补贴资金10.87亿元,累计补贴面积452.75万亩;2016年,实施“北京市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与“北京市生态标准园创建项目”,补贴有机肥2.7万吨,每吨补贴480元,累计补贴资金1296万元,累计补贴面积5.4万亩。

  “使用有机肥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作物品质,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实在在的补贴,带动了农户和生产企业使用和推广商品有机肥的积极性,也正符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资源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北京农牧业废弃物养分含量高,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每年种植废弃物中秸秆、菜叶、瓜皮、果壳菇渣等和养殖废弃物中畜禽粪便累计产生量1000万吨,农牧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如果利用有机肥生产技术将其转化为优质商品有机肥,经济和社会效益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商品有机肥料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每年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蘑菇渣等农牧业废弃物近300万吨以上,生产商品有机肥70多万吨。此外,还利用生物技术,将几种废弃物放在一起开发生产多种新型肥料产品。通过这种资源化利用的方式,缓解有机肥资源紧缺的难题,又减少了农牧业废弃物直接丢弃后产生的污染水体、危害农田生态环境等问题,更符合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质产品、优势产业”的目标。

  “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养眼、养胃、养肺,还要兼具社会教育功能,例如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赵永志说。因此,他明确提出土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具有的基础性、融合性、创意性、服务性、多功能性和高端性的品质与秉性,积极促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走“低碳、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现代农业之路,不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确保北京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土肥站积极实践和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循环利用模式、高效发展模式、生态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草莓立体栽培为例,通过对水肥一体、养分和温度控制等成果的转化,整合组装出7种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温室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为休闲观光农业增加了新的内容。

  多年来,通过科技支撑与创新带动,北京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近10年来,累计技术推广4276.74万亩次,农作物增产124.66亿公斤,化肥用量减少近40%,增收节支39.01亿元。其次,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功能拓展研发出高端优质“配方樱桃”、“配方草莓”、“配方苹果”、“配方黄桃”等具有北京特色的京味“配方产品”,不仅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带动了农民增收,更展示了京郊农业的高端性、多样性和引领性。

  此外,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近10年来,累计减少化肥施用11.87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43.88万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由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北京土壤有机质由于15.6/kg提高到18.6/kg,提高近20%,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由54.4提高到现在的66.9,显著提升了耕地质量。bob半岛在线登录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