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
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寻根非遗实践团赴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全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7月30日上午,寻根非遗实践团徒步两公里来到了小岗村大礼堂。在这里,队员们见到了关友江、严金昌、严立华三位大包干改革历史的见证者。三位老先生用平实的语言,坚定的眼神,充沛的感情讲述了46年前“红手印”的故事,仿佛思绪被再次带回到1978年的深秋时节,小岗村的改革开放缘起和发展正历历在目,这是一场红色教育的讲座,“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真正体悟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与红手印“面对面” 共线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当年农家,进行深入实地的情景教学并观赏了“十八个红手印”的故事。《守不住的粮仓》《等你回来》两部情景剧真实再现了小岗村改革前的苦难历程,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贴着身家性命干大事的精神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民俗小舞台上“十八个红手印”故事生动呈现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壮举,感悟到那些不平凡的人和那些不平凡的事。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体现了小岗精神的深远力量。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一个人、一双鞋、一本笔记......沿着沈浩曾经学习、工作的足迹,深刻感受到了沈浩同志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7月31日,实践团秉承小岗村吃苦耐劳的精神,躬耕实践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责任田,实践团学习了农业种植的相关知识,观察试验田的生长规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亲身劳作体验中,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集体合作意识。这场劳动之旅,让大学生们体悟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向劳动人民学习,拜劳动人民为师。
文化源于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会逐渐沉淀为不同的文化。8月1日,寻根非遗实践团心怀一腔热诚,走访了凤阳剪纸、凤阳花鼓和凤阳凤画传承人,在工作室,队员们见识到了濠州剪纸的神奇奥秘,半岛·BOB官方网站一方剪纸,一剪成形;一刻落影,一寸天地。“剪纸为明月,点墨做繁星;三千大世界,尽在手中生。”濠州剪纸又称滁州剪纸,是第六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价值,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非遗传承人贾文正老师现场教学,讲述了濠州剪纸的历史文化,一幅幅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实践团为进一步传承濠州剪纸,来到了小岗村爱心幼儿园,为留守儿童带去公益剪纸,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应从娃娃抓起。
在非遗民俗小舞台,实践团有幸拜访了凤阳花鼓传承人李明松、朱仁华老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早已成为小岗村精神文化的标识。两位老师一头利落的短发,精神矍铄,在她们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学习如何使用鼓条敲打花鼓。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拍都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随后,与两位花鼓传承人交流非遗文化的变革与传承,实践团成员感知凤阳花鼓传承任重而道远。
最后一站,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凤阳凤画工作室,在凤画传承人张变红讲解下,了解凤阳凤画是凤阳民间画凤凰的手工绘画形式,在元末明初,朱元璋于凤凰山之阳营建中都皇城,定家乡名为“凤阳”,使凤阳成为“龙凤之乡”,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凤凰画得以广泛流传。实践团通过对凤画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更加清楚的体会凤画带给人们一种色彩的力量以及美好的愿望。
小岗村暑假三下乡全国专项社会实践即将拉上帷幕,寻根非遗实践团此行5天受益匪浅。小岗村红色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代人的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更是农村改革历史发展的见证。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寻根非遗实践团队也会将本次调研成果整理成文章视频向外输出,坚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省创新大赛(2024)斩获5金6银 创历史最好成绩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省创新大赛(2024)斩获5金6银 创历史最好成绩
在2024年长三角“U16”城市跆拳道俱乐部联赛中,合肥市伦先小学跆拳道校队的小将们竞技项目斩获8枚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