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
bob半岛在线登录前5月,出栏生猪预计80万头,建设生猪养殖项目73个,设计产能109万头;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多393元;
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内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召开的省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要把“农业多贡献”作为工作着力点之一,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内江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市,农业基础扎实、特色优势明显。今年,内江将着力走好“四步棋”,努力完成“农业多贡献”任务,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烈日当头。市中区凌家镇大湾村9组龙虾养殖户张家林正在田边护沟引水、管理龙虾。
“好得村上把水引过来,不然我30亩田里的1000斤虾苗就保不到了!”张家林说,这段时间,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奋战在抗旱一线,为生产灌溉引水。
自4月下旬以来,内江出现了高温晴热天气和夏旱,对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也造成部分地区群众用水难。
受持续干旱影响,全市在田农作物受旱面积37.23万亩。如何在特殊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效?内江作出安排部署——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通过采取扩面增种增产量、高标准农田提产能、高产示范挖潜能等举措助力粮食增产,确保全市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至少增加3.1万亩,力争产量突破170万吨以上。特别要加快保养、完善水利设施,做好抗旱准备,确保不形成大的旱灾。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群众的“菜篮子”和养殖户的“钱袋子”如何继续得以保障?
“今年出栏生猪240万头以上,是必须要完成的目标。”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提升生猪产能,是内江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实施生猪补栏复能,开展“恢复生猪补栏决战45天行动”,力争在7月15日前,全市生猪存栏在162万头以上;
实施添槽增能,加大“肥转母”力度,增加存栏能繁母猪2万头。通过新希望、德康、正邦等龙头企业引进临产母猪1万头、仔猪5万头;
养猪奔康,帮助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村两委、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联系干部支持贫困户代养1~10头仔猪;
防控保能,组织实施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扎实开展非洲猪瘟联防联控百日攻坚行动,落实落细“3+1+1”网格化管理,抓实“两场一卡口”监管,力争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在资中县鱼溪镇鲶鱼村,村民方成忠去年以10余亩地的果树入股,最终分得1万多元的股份红利,切实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
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6万亩,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先后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特色农产品资中血橙优势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资中血橙优势区。
持续抓好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发展,不仅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更是不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记者从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内江不仅成功举办了资中第四届血橙节,还举办了隆昌首届小龙虾美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促进线日,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10亿元。
打造100亿“内江黑猪”产业,落实“川猪振兴计划”,加快推进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今年出栏25万头,力争到2022年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年出栏10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
打造100亿“资中血橙”产业,加快实施“双3计划·百亿产业”发展规划,今年新改建1.5万亩,到2022年面积3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打造100亿“特色水产”产业,落实“川鱼振兴计划”,重点发展鲶鱼、小龙虾、白乌鱼等特色水产,支持隆昌市创建“鱼米之乡”,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渔业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打造20亿“威远无花果”产业,花果基地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到2022年生产基地7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
今年4月,资中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全省两个园区之一,成功创建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组织威远县无花果现代农业园区、市中区特色水产园区、东兴区优质粮油和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申报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拟评定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1个、先进镇10个、示范村40个,力争创建一批省级先进县、先进镇和示范村。
同时,内江还将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2个农业园区,实现全域布局。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串点连线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今年争创省级1个,评定市级7个以上,发挥园区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以园区基地为基础,以景区化打造为手段,以完善服务设施为支撑,在每个县(市、区)探索智慧农业、高新农业、公园农业、融合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