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公司新闻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贵州)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10-19     浏览次数:     

  68.贵州省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彩文-带领库区移民走上致富路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热情;他是一个不会服输的汉子,坚韧、挺拔;他是常青这艘航船上的船长,睿智、不畏前难。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到一个地方骄傲拥有26名员工的企业掌门人;从一个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已过半百的中年男人,到一个敢于拼搏、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白彩文用几十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白彩文,男,1963年2月出生,贵州省思南县三道水乡徐家坳村白家寨组人,现任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贵州百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所创建的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当地300多户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花香自苦寒来”,白彩文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白彩文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由于家庭困难,根本无法承担孩子上学的费用,1977年白彩文便辍学回家帮父母种地,为家庭分担。在种地期间,他总是不服命运的安排,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便开始找来一些书籍学习上面的知识。由于自己平时又爱动手拆卸一些小物件,聪慧灵巧的他没用多久就从书里搞懂了钟表运行的原理,在街上支起了小摊做起了钟表修理的营生。后来他无意间接触了照相机,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又学会了照相,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跋山涉水,走村串乡,到千家万户去给人家照相谋生。由于的生活压力,照相的收入已经无法维持一家人的开支,1995年白彩文毅然来到许家坝镇,先后从事了汽车修理,汽车运营等一些生意。2009年思南县思林水电站的修建淹没了老家的老屋、田地,虽然有了政府的拆迁补助,但是却失去了祖辈留下的田地,子孙后代的生计也没了。

  没有路了就自己闯一条出来,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已年近半百的白彩文便开始商量几个胞弟及老家的移民抢抓思南县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布局将生态茶产业定为五大产业之一的机遇于2009年4月创建了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白彩文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茶园基地的土地流转问题、厂房建设没有资金、头期资金还没有全部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白彩文没有胆怯,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便流转了部分土地,开始了茶叶的种植。到处筹集资金在园区修建了简易的道路,水池。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生态茶叶的种植工作。他自己带领着合作社入社会员、当地农户,顶着炎炎的烈日冒着凛冽的雨水,在山上翻地、种苗、施农肥,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2000多亩茶园的青苗栽种,并且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011年眼看茶叶可以采摘了,但是有机茶叶加工车间却还没有建成。白彩文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是否让嫩绿的茶叶老在茶树上,还是把干净上好的茶叶原材料卖到外地去?那一年他急白了头发。不服输的白彩文又开始了四处筹集资金,寻求政府的帮助,终于建起了简单的生态茶叶加工车间。

  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合作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白彩文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白彩文带领着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干净、生态的有机茶叶,白彩文引进了一批华南农大的高材生以知识入股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有机生态茶园的管理技术及有机茶叶的加工生产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有机茶叶生产厂家在许家坝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在白彩文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白彩文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当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许家坝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白彩文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白彩文的努力下,2012年,坐落在许家坝镇杨家山村麻乌沟组的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周边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上班的就业条件,吸纳了成员227人(农民成员214人),其中库区移民成员119人,核心基地周边从事相同产业农民成员105人,重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员3人。

  白彩文自担任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合作社承秉“创造一番事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倡导常青德行文化,抓管理、重质量、树品牌、拓市场,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促进社员和基地周边农户持续增收,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合作社还将小规模经营社员的基地全部纳入合作社核心基地,采取“合作社+核心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核心基地示范带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全面推进生态化种养、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并完善对农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生态茶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许家坝镇骡子顶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优势,打造生态茶产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提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生态农业的永续发展。

  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与基地周边贫困户或种植养殖专业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走共同发展致富的道路:

  (1)以工代赈:主要是针对核心基地周边一些智力障碍、肢体残疾、孤寡等贫困人员,如杨家山村曾家山组的吴明华,不仅本人耳聋智力障碍,其妻也是先天性弱智,连饭都不会做,2012年2月其老父亲因病亡故,一对儿女年幼,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合作社了解情况后,在其亲戚的见证下聘请吴明华为基地固定管护人员,月薪1800元。同样情况的还有廖天娥、代胜凤等5人。

  (2)反租倒包: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将原土地属于潘家宅村李茂江等40户村民的部分基地的农事管理活动,以300元/亩*年的价格承包给以上农户管理,并在经营一定年限后将茶园返还给其本人经营。

  (3)管理外包:合作社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就地解决核心基地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将合作社部分核心基地的农事管理活动承包给以万塘村村民文帅为联系人的300多个村民,基地每年用工15000人次,人均日工资60元,

  (4)协议收购:对基地周边发展有机茶种植、生态鸡养殖的东等专业户,合作社与其签订了收购价格协议,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质量标准,专业户自主经营,合作社采取保护价和市场价灵活变动的方式回购其初级农产品,并按章程规定执行盈余返还政策。

  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完善薪酬体制,从未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为员工提供了思南县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在2012年由合作社全额投资成立了贵州百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建成生产优质有机茶200吨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3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完善配套办公、生活、水、电、路、厂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200吨有机茶精深加工厂的建成,每年需优质有机茶青2420吨,直接带动社员227户增收,人均增收1.6万元;常青基地每年需用工1.5万人次,60元/人次计算,年工资90万元;百福源加工厂可提供92个固定就业岗位,年工资福利总额435万元;另外,还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茶园种植近3万亩,按户均种植5亩计算,可带动7000户茶农年均增收5.28万元,人均收入1.76万元。

  2009年至今,经过7年的发展,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就了多个思南县“之首”和“唯一”:

  1、思南县首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思南县乌江思林水电站建设带来了大批移民。在县移民局的指导下,白彩文带领库区移民,借力各级政府部门,励精图治,创立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社员中移民人口占到119人,是总社员数的一半以上,成为思南县首个移民发起、移民社员占比最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思南县库区移民后期安置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表率作用和贡献。

  2、思南县首家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6月,合作社法人代表白彩文到北京参加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颁奖会议,很荣幸地与全国600家、贵州省12家获此殊荣的合作社代表一道,受到了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铜仁市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最大的农民合作社。合作社2012年获得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茶产地和产品认证,认证面积1350亩,一举成为铜仁地区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最大的茶企。常青始终紧紧把握我省生态优势,在我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以生态为根本,向生态要效益,突破传统农业瓶颈,寻求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4、铜仁市唯一引进大学生共同创业并出让股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在合作社理事长的多次诚挚邀请下,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杨彪、卢猛、胡小青先后放弃高薪,加入合作社。常青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无偿出让股份给三位大学生。他们的加入给合作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合作社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带来了积极变化。常青的人才观念开启了思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化经理的先河,是响应贯彻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的积极实践。

  5、思南县在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茶叶加工厂。合作社拟建年生产优质有机茶500吨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三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加工厂建设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投资952万元,已建成名优绿茶和白茶生产线万元,建成大宗有机茶、有机红茶生产线,以及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年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现场观摩会在合作社基地召开,禄智明副省长在视察基地和厂区后,对合作社给予了高度赞许。

  6、思南县目前唯一通过企业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常青积极奉行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对合作社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在获取各方面信息的同时,与外界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

  7、思南县目前唯一挂牌“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铜仁综合试验站品比试验示范项目落户我社,由此常青成为铜仁市两家、思南县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

  8、思南县唯一引入“自然农法”生产概念的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为探寻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人类与自然共荣之道,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基地内建立了自然农法试验园,通过茶园生态系统内部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验园内,探讨几个主题,包含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土壤地力提升(堆肥制作、地覆物等)植物间的互利共生,天然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之互助共生。通过自然的调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或者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在整个种养基地,则以茶-沼-禽为主要元素建立内部能量循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9、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之“百家沁”品牌在2015年入选2014-2015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成为中国50佳合作社产品品牌之一。

  10、2015年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及贵州百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自助出口相关资质。

  11、2016年4月,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已经完善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体追溯系统,立志让老百姓放心手中的每一杯茶。

  12、2016年5月,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现任总经理阳彦琴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3、截止2016年5月,合作社与公司共获专利12项。其中:外观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在白彩文的不断努力下,2016年,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了800多万元,并定下了2017年突破100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白彩文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坚守“干净茶经”,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69.贵州省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富平潜心打造黔西南地区食用菌王国

  黎富平,1979年出生于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到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2010年,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回乡领头创办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姬松茸。

  短短5年,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从贫困村迈步小康村,带动全县龙广、洒雨、平乐、普坪等乡镇170余户农户,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发展大棚615个,户均纯收入4.2万元。

  13年前,黎富平从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了兴义市桔山工委工作,很快就当上了桔山工委一下属企业生产技术部副经理、研发中心主任。

  2005年,黎富平大胆承包了食用菌厂。“没想到,第二年除了还清赊欠租金,居然还赚了二三十万元。”

  2008年,黎富平了解到家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让出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做事,还可以照顾家人。

  2010年,黎富平回到了小场坝村。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经反复调研考察,黎富平认定,发展姬松茸这种珍稀菌子是条路子。

  发挥专业特长和人脉优势,2010年12月,黎富平领头,与村民合伙成立“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合作社”,当年试种成功。

  2011年,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200亩,发展9个大棚,仅干货就卖得17万元。

  1亩菌子能增收万元以上!村里一下像砸开了锅,2012年,就有4户有条件的农户参与,亩收入上万元。

  没有资金,合作社便统一为农户提供菌种,并协助农户从农行获得每户5万元的,合作社提供担保,扶贫部门提供5%的贴息;没有技术,合作社就从菌农中选出6人作为蹲点协调技术员分片包户服务。

  “这种集约化种植模式很受乡亲们欢迎。”黎富平说,每年5月底菌子开始生长,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一个大棚月产量可达5吨,盛产期每天采摘三次。

  2013年,合作社就发展到83个大棚,32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占七成以上。

  合作社“统分结合、二次返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加上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激发了村民生产自主性,使得合作社迅速壮大。

  2014年,扶贫部门提供园区农户的扶贫贴息贷款高达19.5万元,且每建一个大棚提供3000元的补助资金。

  黎富平所说的“二次返利”,即农户第一次收益为,出售鲜菌扣除合作社赊销的种植材料、菌种等后的收入;第二次收益为,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将合作社经营利润的60%反补给农户。

  2015年,合作社带动179户农户,发展大棚615个,实现产值2578万元,菌农户均纯收入4.2万元。

  目前,合作社核心区已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农业示范园区,有菌种生产基地4000平方米,食用菌冷链物流中心1600立方米,加工基地4800平方米,日加工能力达80吨。

  为提高知名度,合作社将姬松茸干品带到泰国和法国博览会参展,好评如潮,并与贵州省农科院合资成立“黔西南州利康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社在壮大,园区在壮大,黎富平的梦想也在大:3至5年内把大棚发展到3000个,并在食用菌多糖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让更多农民致富。

  “1个大棚能产8000多斤,去年种3个大棚,净赚4万多元!”胡丹云的脸上掠过丝丝喜悦,今年又扩种了5个大棚。

  妻子告诉他,看看菌农大筐大筐的菌子卖出去,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收进“荷包袋”。

  胡丹云跑到种菌基地实地“考察”后,了解到一亩地可建两个大棚,一个棚前期投入1.5—2万元;贫困村民1亩地可得3000元扶贫资金补助,合作社还可提供担保,协助5万元,并有扶贫部门提供5%的贴息;合作社不但统一提供菌种、技术,还负责统一收购销售。

  “每天5:30开始摘菌,7:00选菌、洗菌,下午4:30又开始采第二拨菌子,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交到合作社。”种植大户张启平说,“苦得很,但很开心。”

  张启平家有28个大棚,是基地种菌最多的一户,也是加入农望合作社种菌时间最长的一户。

  现在正值姬松茸上市,不仅妻子、儿子和儿媳,几乎全家上阵,而且请了3个固定长工,临时工多时达几十上百个。

  合作社刚成立时,张启平投了1万多元,试着跟种了1.5亩,建了3个大棚,2013年就赚了4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他,2014年就扩建到10个大棚。今年,张启平索性将房子做了抵押,贷款20多万元,发展的大棚28个。

  目前,在张启平的带动下,果药村就有8户农户参与种菌,户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

  小场坝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2013年以前,全村尚有贫困户300多户,农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2011年,黎富平回到村里,发起成立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1亩菌子能增收上万元。

  贫困户数减少了两成,现在是70多户。低保户人口数减少近一半人;过去村里到处都是瓦房和草房,现在95%以上的村民都盖起了砖瓦,就连村民思想观念也都有了改变。

  “当初发展菌子,需要集中流转土地,涉及100多户村民,部分村民表示不理解,种菌子能当饭吃!”黎富平说,他是挨家挨户做的思想工作,而现在村民主动种菌的越来越多,土地流转再也不用磨破嘴皮。

  韦忠平说,目前,全村4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菌子产业中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其中从事菌子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五成以上。

  长期以来,周边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置方式以焚烧为主,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克服解决这一困扰农户的问题,始终坚持草腐菌为主营品种,年回收周边水稻、玉米、薏仁米等农作物秸秆9840吨,畜禽粪便1230吨,食用菌生产完毕后,将废弃种植料制作成有机肥还田,在有效杜绝农户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土地附加值,农户实现增收。初步形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得到政府、农户肯定。

  70.贵州省丹寨县朵往颂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光智:创新农业合作社吸引万名村民

  李光智,男,苗,1973年7月6日,丹寨县龙泉镇交圭村村民,现任丹寨县朵往颂创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县人大代表,在外打工十几载,回乡创业后,独立创建朵往颂(苗名音译)合作社,以种植茶叶,硒米为主。2014年被国家九部委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以自己是人大代表的荣誉,带着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带领家乡群众实现“四项工程”奔小康路。

  2014年被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联盟评为“2014中国农业与乡村旅游年度人物”。

  2015年经农业部国家级示范社带头人培训考试合格,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合作人物”。

  2012年,李光智放弃了丰厚的薪水和广州“城市设计师”的荣誉,回到家乡丹寨县龙泉镇交圭村,组建了朵往颂创新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吸引了交圭村及附近1万多名村民参与合作社。

  家乡土地含量硒锌,老李就带领着社员们大力发展硒锌米和富硒茶种植。稻种免费发放、茶园高价流转,产品订单保底回收,收益按照入股比例分成。仅2013年,社员的平均收入就比2012年高出了2000多块钱。现在,村里建成观光茶园1050亩,150亩稻田专门种植硒锌米,家禽、黑毛香猪天天出栏,村里农副产品的销售收入可达500多万.

  李光智知道,要让群众拧成一股绳,需要农民之间互帮互助。在交圭村,社员之间建立起了基于农村特有的讲求信用的民间资金互相借贷的模式—资金互助。在北京农禾之家、宜农贷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累计向社员发放贷款120多万元,天星桥、高要等周边村寨的村民们,纷纷加入到朵往颂合作社里来,茶叶、鸡蛋、大米、黑毛香猪、果蔬,一大批特色产业成就了村民的致富梦想。

  农业上规模了、增效了,但最终是要农民增收,李光智知道,大山里的农特产品,必须要走出去“见见世面”。老李利用多年闯荡时结下的“人缘”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在东莞、杭州、北京等地开设了“黔东南特产总汇”合作社专卖店。专门经营黔东南的各类特色产品,主营丹寨的鸟笼、蜡染、刺绣、银饰、服饰、手工鞋等民族手工艺品和硒锌米、硒锌茶、韭菜根等农副特产品。

  张明富1962年出生在贵州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日子过得很艰难。从上学那天起,BOB·体育综合APP下载他就暗下决心,好好读书上大学,走出贫穷的大山沟。17岁那年,张明富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然而,他上大学的梦因为家里发生一连串的不幸而破灭:母亲身患重病住院,爷爷干农活时意外摔死,奶奶重病缠身相继去世,办完丧事后,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下600元外债。那时他上学一个星期只需要2块钱生活费和8斤玉米,家里再也拿不出,只读2个月高中的他,含泪离开了校园,走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屋漏更遭连夜雨,这时张明富的母亲旧病复发,为凑钱给母亲治病,他到处找活干。在医院附近的金塘中学找到了漆黑板的工作,干一个星期,赚了几十块钱,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为掌握油漆的反应时间和火候,需要每两小时起来一次,观察油漆的变化情况,每次他定能准时醒来。就这样他的油漆技术突飞猛进,以往的老师傅也投奔他的门下就业。找他干活的人排起了长队。张明富在朦胧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张明富也随着南下的列车,来到了广东顺德,在一个家具厂当油漆工,凭着过硬的技术,很快就成了厂里的骨干,工资也从每月1200元增加到3000元。他先后在遵义、贵阳、广东的建筑工地挖过土、拉过车、当过油漆工。一次,他和哥哥拉着满载泥土的板车下长坡,车推着人飞跑,直到人和车栽进泥坑中才停了下来,兄弟俩险些丢了命。为了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挺住。

  外面的富裕和家乡的贫穷反差日益加剧,睡在都市的床上梦里却入了山区的家乡,总认为到那里他有足够的能力带着更多乡亲们就业。1991年他带着打工挣下的6万元钱,回到家乡遵义,开起了副食和化妆品批发部,积累了原始资金250多万。很早就树立了“终身学习,创业不止”的人生目标,他于1998年又一次回到家乡团泽镇创业,成立了贵州梦丽雅化妆品厂,填补了贵州没有一家高档日用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空白,他解决的就业人员从几个到了几十个,使他的创业之路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许多人认为张明富有了那么多钱,应该到城里过安逸的生活,还有人说:“张明富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挣钱为了啥?”他想,农村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农村的事,农民不干,谁来干?农民的事,外出学到知识的农民工不干谁来干?家乡的建设他不带头干还等谁来干!

  2003年,张明富家乡的许多乡亲养殖鹌鹑,不能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村民们养的鹌鹑蛋在市场低迷时,要么卖不出去,要么亏本卖,损失严重。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决定帮助家乡发展鹌鹑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发改委的帮助支持下,为了带动农村发展,2005年他再一次创业回到家乡大山沟里,拿出准备在城市承包工程的1500万元成立了贵州梦润鹌鹑公司,提出了“以市场带加工,加工带养殖,养殖带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带领农民发展鹌鹑产业。

  农户刚发展起来,鹌鹑蛋已大量上市了,全国却多处发生了“禽流感”,所有禽蛋滞销。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公司在自己损失严重的情况下,挤出大量资金将农户卖不出的鹌鹑蛋回收悄悄销毁,把损失留给自己,树立了养殖户的信心,稳住了产业基础。

  现梦润公司产业用地300多亩。有梦润农民工科技创业园一个,饲料加工厂一个,熟化饲料加工厂一个,鹌鹑苗全自动孵化场一个,蛋中试生产线一条,产品原料检测中心一个,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鹌鹑饲料专用玉米、辣椒致富。公司先后被国家标准委首家批准为“国家级鹌鹑养殖标准示范区”单位,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授予“回乡创业光荣”称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扶贫龙头企业、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梦润品牌已获“贵州名牌”和“著名商标”。公司先后曾获各类专利30多个,起草了7个鹌鹑养殖地方标准,蛋鹌鹑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获遵义市成果一等奖;省丰收二等奖;鹌鹑产业化经营走到了全国行业最前列。

  现梦润公司主要有:鹌鹑精肉干、糟辣豆豉鹌鹑、香辣鹌鹑、卤鹌鹑蛋、鹌鹑盐蛋等系列产品,公司产品已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在香港检测中心通过了欧美食品标准质量检测。梦润系列产品销往云南、重庆、广东等八个省市。进入了沃尔玛、北京华联、重庆百货、贵州迎宾馆、贵州紫林宾馆、富康酒店等大型卖场和高档酒店。

  1、梦润紧紧围绕绿色生态产业,结合多年农村发展经验和生态有机农业的优势,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现与茅台集团合作养殖梦润生态观光养猪。

  2、由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前来观光旅游、纳凉采风的人越来越多,三年前,为引领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入乡村旅游增收致富,发挥优势,顺势组建了梦润之春服务旅游公司。在新常态下,围绕两条底线,梦润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作用,开展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让农民看到了家乡也能就业挣钱。为了尽快带领乡亲搞避暑旅游经济,2012年他的梦润公司率先搞起了试点,为了把握市场脉搏,张明富不但进行认真的策划,而且还亲自当导游了解游客的需求。梦润文化、有机生产、农民工创业与绿色生态避暑旅游在这里得到共融发展。游客爆满。为带领乡亲搞避暑旅游产业,作出了示范榜样。2014年张明富还联合了当地11户农民一期投资39.7万元入股梦润花卉苗木旅游观光项目。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下,张明富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第八届创业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庆65周年观礼代表等。当选贵州省人大代表、遵义市政协常委、汇川区政协常委、大坎村村委会主任。

  2009年4月28日,张明富在全总的劳模代表大会上发言,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工会主席说:“像张明富这样一个农民工,他找了一点钱就想到回家乡艰苦创业,带领乡亲致富。他这种精神就是当代最需要的劳模精神”。得到这样的夸奖和肯定,使张明富感到了党的无比关怀和温暖。劳模杂志这样评价:张明富通过大量劳动和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党政培养村民信任,2011年1月8日张明富被村民高票海选为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委会主任,对他来说,带领这个贫困村5000人脱贫致富的担子比经营企业更重了。他根据贫困村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商(走出去的商业)、企(培育和引进企业)、绿色生态避暑旅游经济”兴村的科学发展思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张明富认为他骨子里永远是农民,三农问题从小就一直刺激和牵挂着他的心。虽然他脱贫富了,但家乡的贫困面貌总是在他眼前挥之不去。因为自己的根在农村,所以经常思考农村和农民工的问题,并到全国很多省分农村考察,于2007年除夕之夜,以“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为中心,给主席和总理写信,呈述了自己打工和回乡创业的经历和启发,提出建议,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制定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

  总理高度重视回乡创业,九天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批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予鼓励和支持,张明富同志的建议值得重视。请良玉建敏同志阅示后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紧接着、、张平、张勇作出批示安排落实,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下,起草了《关于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2009年4月28日,张明富在全总的劳模代表大会上发言,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总主席说:“像张明富这样一个农民工,打工找了那么一点钱就想到回家乡艰苦创业,带领乡亲发展。这种精神就是当今最需要的劳模精神”。《劳模杂志》这样评价:张明富通过大量劳动和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2009年12月7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强调:“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2010年3月,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指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2011年他在贵州省的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扶持回乡创业的建议,得到了时任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的亲自督办。由此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被誉为“中国农民工政策发源地”,国务院相关专家现场调研后,拟在这里举行“中国农民工政策论坛”。这些好政策,给了我们返乡创业农民工极大的鼓舞,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着业绩。2011年6月,他根据多个省份农村和民营企业大量调研情况,向习主席和总理写信建议:“近年来,庞大的农民工队伍随着改革开放而形成,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强、一些企业党建工作缺失等原因,不少农民工难以受到党的教育,对党和祖国感情逐渐淡漠。同时,留守农村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制约了农村发展。为此建议: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民工群体加强党的政策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吸引更多优秀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培养入党后备力量充实到村级组织,”得到了总理的批示肯定:“来信所提建议值得重视。”如今梦润党支部已有14名党员,成长为贵州省五好党支部,在带领回乡就业创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和分配司蒲宇飞司长一行来到大山深处的梦润公司调研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7月16日国家发改委青年干部调研组再次到梦润公司调研,将张明富返乡创业的事迹作为唯一的案例写进了调研报告,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优秀调研论文奖。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分配司再次明确:将贵州梦润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列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由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平牵头,省发改委第六党支部与梦润党支部结对子帮扶。省发改委已请省城乡规划院作大坎村和“贵州梦润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项目发展详规,力争将“贵州梦润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大平台。

  个人富不足道,大家富才是真和谐。创业发展后,张明富尽其所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积极回馈社会。梦润公司2012年捐助20多万元的食品、日用品对1079户农民进行慰问;2013年和2014年,公司通过项目扶贫,拿出60多万,除260户每户分得1600元之外,购买了20万棵杉苗发给全村村民种植。为村民“实现我的小康梦”,联系捐资8万元;大旱期间为解决石垭200多户农民饮水困难捐助3万元;2014年公司赠送8万元的桂花树苗给每家每户。这些年来,张明富和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捐助资金230多万元,帮助农村修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1500多个工作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培养下,2004年张明富第一次被表彰为:遵义市优秀进城务工人员和优秀农民工。其后陆续被评为:最美贵州人和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遵义市“15851”工程人才奖、全国创业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庆60周年观礼代表。2014年7月省总工会安排张明富进京参加劳模学习疗养,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总主席的亲切接见;同年作为贵州唯一劳模代表进京参加了65周年国庆系列活动。2015年4月28日作为全省四名劳模代表再次进京参加了五年一届的劳模大会,10月15日被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评选为30名杰出劳动模范代表之一,获得了2015年“时代领跑者”大拇指奖杯。2016年6月3日受国家发改委邀请,作为全国两名返乡创业代表之一,参加2016年6月3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2016金融助力“双创”研讨会,会上张明富作了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势在必行,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普惠金融》的报告,这些荣誉和肯定,让张明富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无比关怀和温暖,更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坚持下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