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羊茅
bob半岛在线登录大天鹅在西固区达川镇黄河水域嬉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丁凯
黄河,波涛澎湃,奔涌东去。漫步兰州黄河之滨,看大河流水,听涛声盈耳,奏响着奋进的乐章。
2019年8月21日,习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的殷殷嘱托,全力担好“上游责任”,做好“黄河文章”,让黄河成为新时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兰州,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水四定”,构建“一河两山三城多点”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今日,黄河安澜生态美,大河上下满目新,一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铺展开来
兰州市南北滨河路上,可见碧空如洗、河水汤汤、草木葳蕤、飞鸟低掠,可见白塔巍巍、水车悠悠、铁桥卧波、游船往来,可见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雕塑、黄河楼景区、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等星罗棋布。
“黄河之滨也很美”,是习对兰州城市建设的肯定,也是对兰州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
“这是对我们黄河风情线建设工作的最大肯定。”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科科员赵赟说。
兰州市自觉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责任,积极构建黄河之滨“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景观体系,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共享、长久安澜的“黄河福道”。
2021年以来,兰州市共计争取黄河高质量发展支持项目33个、资金12.04亿元,支持黄河支流宛川河流域生态修复(一期)项目、兰州市城区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城关区伏龙坪垃圾场环保治理项目一期工程等7个项目建设;争取黄河专项奖补资金6.18亿元,支持湟水河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皋兰山农村饮水提升项目等15个项目建设。
“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突出全域生态修复
“在混凝土护岸网格和格宾石笼内种植高羊茅和芦苇,形成可呼吸的湿地驳岸生态系统。”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陈孝伟介绍,岸线治理注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墙坡生态结构堤防、网格结构生态预制块等,累计生态治理岸线米,实现了防汛和生态高效融合。
兰州市实施黄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河洪道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加强河洪沟道与黄河水系连通、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打造滨河绿道和生态水道,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累计完成河道治理任务53.9公里,新建、维修加固堤防、护岸总长76.24公里,黄河兰州段综合防灾能力全面提升。
智慧系统,为黄河生态保护安装了“千里眼”“顺风耳”
“我们通过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管理监测建设项目,新建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1套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开发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监管平台,开展枯水期联防联控,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实现了黄河水环境的预警预报、精准溯源和精细化管理。”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钟晓强介绍。
一河清水送下游。据监测数据显示:兰州市黄河(兰州段)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2023年及今年16月,兰州市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一类。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部署,全省水利系统紧紧抓住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等重大任务,抓牢水的工作、做好水的文章。近年来,我省黄河流域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41平方公里;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红线亿立方米,控制在用水指标范围内;完成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共治理河长272.7公里,新建、维修加固堤防、护岸及护坡工程总长325.23公里,完成8条主要江河支流和150条中小河流治理,保障了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湿地,芦苇、河柳随风轻轻摇曳,天鹅舞姿翩跹,或凫水捕鱼,或踱步于岸上,让游人流连忘返。
“西固区达川镇三江口是黄河、湟水和大通河三条河的交汇处,沿岸湿地总面积1000多亩,成为鸟儿快乐生活的家园。”达川镇镇长何永功仔细观察发现,自2016年起,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有一两只、两三只天鹅“组队”来越冬,近年来天鹅“招朋引伴”,每年有二三十只天鹅飞来越冬。
“野生动物的选择,说明生态环境改善了。”兰州市生态环境局西固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欣介绍,“我们主要做好黄河沿线巡查、涉水企业检查、地表水质检测,对涉及西固区的4个水质自动站、30个视频监控点位配合开展实地勘察,人防技防并重,水环境质量提升,鱼虾多了,鸟儿自然就来了。”
西固达川,因水而生,由水而美,借水而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江口湿地成为白鹭、斑嘴鸭、赤麻鸭、鸬鹚等众多鸟类的栖息地,为黄河增添了无限生机。
达川镇探索“农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铺设了673米的生态文化观光木栈道,修建了1.5公里的环形路,设置骑马、滑冰玩雪等娱乐项目,举办全省首届青少年自然探索赛、达川特色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游客接踵而来。村民们自家产的藏香猪肉、土鸡、花蜜、酒枣、胡麻油等农产品,让游人“满载而归”,做活了“天鹅经济”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前不久,一场场“兰州黄河大合唱”露天演唱会火上了网络“热搜”,这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积极对接路演、直播团体,组织民间音乐团队开展的系列演唱会活动。省内外游客和市民相聚黄河近水平台,挥舞荧光棒,随声合唱,一展歌喉。
“这些歌曲,积极向上,很接地气。演唱活动与黄河(兰州段)景观相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何威说,“我们在颐园亲水平台、城市规划馆、白塔山码头、金城关等风情线主要景观节点设置舞台,从5月到10月,组织开展黄河之滨百日音乐展演活动,主打黄河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演出大型歌伴舞、大编乐队表演、相声魔术、曲艺、合唱、民乐演奏等,以及美术展、博物馆联展、文创商品展等40余项文化活动。”
大河奔流,激情体育赛事点燃。2024兰州马拉松作为全国唯一奔跑在黄河岸边的马拉松赛事,赛道沿黄河一路铺展开来,沿途串联起黄河楼、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等地标景点。与往年不同,对半马赛道进行优化升级,终点设在了南滨河路东段,增添了读者大厦、敦煌艺术馆等途经点。
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各有精彩。兰州市近10个景区对“兰马”参赛选手免费开放,让“兰马”赛事“流量”带动了城市旅游“留量”。“新赛道沿途能欣赏更多兰州美景,体验感非常好。兰州人民一如既往的热情,让我明年还想来。”第三次参加“兰马”的52岁安徽籍选手尹杨说。
百里黄河风情线,历史文脉绵绵不息。兰州市不断丰富黄河文化遗产展示形式,以馆际合作、主题联盟等形式创新展示黄河文化遗产,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举办“黄河之滨也很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博物馆探宝”社教活动,挖掘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价值,桥梁文化、渡口文化、皮筏文化、水车文化、奇石文化和彩陶文化等特色黄河文化资源“多点开花”。
黄河文化熠熠生辉,陇原文旅蓬勃发展。甘肃各级各部门推动旅游业快速增长,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和旅游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87倍和3.13倍,增速居全国前列。今年1至6月,全省接待游客1.97亿人次,全省接待游客和旅游花费两项主要指标同比分别增长27%和35%,发展形势喜人。
兰州治水,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兰州市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渐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幸福河畔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解决“两山夹一河”带来的交通问题,兰州市从2023年起实施了“六大工程”“六小项目”“两项行动”等一系列社会关切、群众关心、基层关注的民生项目,缓解了河谷城市交通困境,提高了群众出行的幸福感,为产业谋篇布局打好基础。
“我们谋划实施了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黄河流域兰州段航运提升工程、什川黄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共80余个,推进一批生态+项目落地见效,探索出一条项目促进产业、产业反哺项目,互融共促、融合发展的路径。”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副总经理梁贵平说。
路网四通八达,见证活力兰州。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通过隧道方式下穿历史悠久的白塔山,将北滨河路原有双向四车道的“瓶颈路段”扩容双向六车道,极大提升了北滨河路道路通行能力,而且释放了中山桥北广场道路空间,将白塔山、中山桥、金城关等历史风情点“串联成珠”。
兰州“黄金水道”区位优势凸现。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从今年4月起推出水上巴士项目常态化运营,项目把以前3条分段运营航线个码头,向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网络管理加“数”前行,打造智慧甘肃,共绘美丽甘肃。走进兰州市城关区的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展厅,城市大脑平台、数字政府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变幻闪烁的数字间、起起伏伏的折线图中,一个“智慧”甘肃直映眼帘。
“我们立足甘肃,面向全国,长期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围绕数字政府、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数字生活等核心业务,为各级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单位,提供从规划咨询、软件开发、实施交付到持续运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督导张晶说。
公司生态环境平台部项目经理韩吉斌介绍:“我们建成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这是国内第一个全业务全方位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平台。挂图作战+查、测、溯、治、管、防+考核评估,是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在水环境板块、黄河流域板块的业务流程。这个平台能够接入不同来源的数据,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管控,实现预警、展示、分析等功能。”
黄河岸畔日新月异,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兰州,坚持不懈地“强筋健骨”,引领产业再度“焕新”。
位于西固区的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专门从事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装备研发、加工制造的科技型企业,拥有科技成果539项、国家专利789件,于今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持续开展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及装备国产化研制和自主创新,已成为我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生力军。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科研运营中心主任未志华自豪地说:“我们研发了国内首台首套余热回收技术及装备,能起到节能环保、降低能耗的作用;阳极保护技术及装备可有效降低硫酸装置中的金属腐蚀速率,配套研发的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阳极保护的智能化、信息化,该技术获中国专利奖,市场占有率达90%。”
生态美、产业兴、文化昌黄河之滨的创新变革,蕴含着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永不停歇的力量。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坚定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护水脉、续文脉、惠民生,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2024年“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在南昌开幕 甘肃代表团参加八个项目比赛
【习声回响·共绘幸福画卷】实事可感可及 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