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
BOB·体育综合APP下载4年后,随着两个孩子的陆续出生和公司业务的拓展,我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又逐渐回到深圳。
我的母校是“高才通”认可的9所学校之一,朋友中也有很多人符合“高才”或是“优才”的条件。
这三位朋友都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出发点是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参与程度更深。
征得她们同意,写出她们的故事跟大家分享,权当抛砖引玉。如果能引起读者进一步思考与讨论,更是不胜荣幸。
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国企的工作氛围,比如我们的日常工作语言是普通话,经常要写各种国企风格的报告。
跟香港的合作方交流时,他们曾经表达出“这些在大陆行得通,但是在香港行不通”这种略带调侃的感觉。总体我觉得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我们经常坐同一班车的人互相熟悉了,成为朋友,其中有好几个是在香港外资银行工作。
通关后,这些朋友又逐渐回流到香港工作。疫情把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打乱了。
不过这不影响我继续拥有香港身份,而我的孩子们也可以享受这个身份带来的升学红利。
在为孩子找幼儿园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在香港某知名保险公司做代理人的N姐。
我老公在金融行业工作,对保险接受度很高,顺理成章,我成为了一名保险代理人,N是我的直属上司。
那几年刚好赶上香港保险业的黄金时期,做的几乎都是大陆客户的生意,我们团队的业绩非常好,人均MDRT(The 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会员。
据我观察,香港父母很有耐心,他们会蹲下来认真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有些行为不能做。
香港爸爸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高,他们辅导孩子作业,跟妈妈一起出席学校的活动。
但也许是因为香港的孩子被规训得很好,部分港人包容心没有那么强,小事情容易被放大。
有一次,我们夫妻俩带着女儿从外面回到小区,女儿手里拿着一个氢气球,很兴奋,说话声音也比较大。
我们曾经因为孩子在家里跑动被楼下邻居投诉和上门责骂,即使我已经铺上防震的垫子也于事无补,最后只能报警解决。
我们夫妻俩没有在香港上过学,不太了解课内要求,孩子学习不够自觉,只能给孩子报作业辅导班。
辅导班里有老师,看着孩子把作业做完,但仅仅是做完校内作业,没有额外辅导,类似深圳的托班,一个月的费用大约2000块左右。
根据呈分试的成绩高低,孩子依次进入band1,band2或是band3的学校。
我倒是羡慕那些在内地读书成绩好又有香港身份的孩子,他们在升学路径上有更多选择。
要知道,七年前,她来香港申请小学学位时,由于英语不合格,几乎被所有国际学校拒绝,只有唯一一所学校给了她offer。
香港有很多不同特色的国际学校,光了解一个学校,你可能没感觉,但是当你去多个学校探校后,学校之间的差异一目了然。
优先选择适合孩子当前状态的学校,比如孩子英语基础薄弱,就选择擅长提高孩子英语水平的国际学校,在孩子英语水平提升后,再考虑是否转到其他学校。
在香港没有熟悉的人,可以委托中介帮忙安排。中介对于不同校网信息比较了解,有些甚至还能对学校的入门考试进行辅导。
香港学校的申请季是每年8-12月。打算下一学年入学的家长,不要错过申请季。
香港的生活成本很高,但是国际学校收费跟大陆一线城市相比不算高。我家大娃的学费一年20来万港币,加上其他杂费,超过30万。
比较大众化的项目,比如游泳,网球等,香港康乐署有入门级的课程,一个月100-200块,非常便宜。
在这种环境中,没有单一的评判标准,孩子们非常自信,不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感觉低人一等。
联合国SDSN发布了《2023世界幸福报告》,在联合国的排名报告中,香港以5.3分排名第82位,在两岸三地中敬陪末座。
在街上,背包的拉链没拉好,马上会有人提醒你;进电梯时,如果两只手都拿着东西,会有人问你去几楼,然后帮你按好。
很大一部分的大陆家庭申请香港身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永远希望给孩子更多样的、丰富的选择。
为了孩子,父母们敢于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陌生的城市,甚至忍受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高中女老师在讲台上当众打女生耳光,并大声质问:你是不是农村的,农村孩子怎么还能上课打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