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855-8652

天堂草

九上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4-09-20     浏览次数:     

  半岛·BOB官方网站孤独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也是一笔财富。屈原是孤独的,但他在放逐中,写出了《离骚》;司马迁是孤独的,他却在腐刑后,创作了《史记》;陈景润也是孤独的,那几麻烦的草稿纸,却让他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2、体会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曹文轩(1954- )。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江苏盐城人。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和《红瓦》等。《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同名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草房子》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故事情节: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炼,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明确:(1)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 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2)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中,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2、曹文轩曾说:“生成美的途径尽管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并最容易受到效果的途径就是描写风景。”请从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加以赏析,体会环境描写对杜小康成长的作用。(提示:从鸭群、芦苇荡、暴风雨中找)

  (1)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第④段)

  明确:环境描写、细节描写,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均匀、永恒的水声”也说明此时声音比较单调,突出环境的寂静,“急促有力”说明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衬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2)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第⑩段)

  明确:景物描写。以动衬静,用鸭子的叫声反衬出环境的空阔、寂寥,烘托出人物的孤独。以鸭子的兴致勃勃、无忧无虑反衬出父子俩的茫然无助。

  (3)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第⑮段)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鸭子,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衬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第㊿段)

  明确: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比喻修辞,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用鸭喻人,移情于物,相辅相成,两相映衬,浑然一体。

  (1)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第㉑段)

  明确:景物描写,比喻和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繁茂厚密,芦荡的无边无际,渲染了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推动情节的发展。

  (2)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第㉔㉕段)

  明确: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写出了芦荡的美好,富有诗情画意,烘托出杜小康平静的心情。

  (3)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第㉝段)

  明确: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适应了芦荡的环境,所以,“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芦荡可以说是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第㊱段)

  明确:运用环境描写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极写天气之恶劣,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衬托主人公内心的恐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鸭逃人找”做铺垫,也烘托出杜小康坚强、勇敢的性格。

  鸭群的变化折射出杜小康的成长;芦荡则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而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①交代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①渲染气氛;②衬托人物心情;③烘托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发展;⑤为下文作铺垫;⑥深化作品主题。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400-855-8652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