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
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在5月7日史无前例地以“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的形式24小时开放, 从今天零点开始,直至24点,全天活动不间断。为期98天的这一典藏展虽然将要落幕,但西方艺术经典展览在上海的热度却不减——无论是上海东一美术馆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宝龙美术馆的“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以及西岸美术馆的“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从不同角度互为补充地讲述文艺复兴到现代的西方艺术史。
澎湃新闻今晚六点起也将对这一活动进行直播,并邀请上博专家与相关学者现场导览讲解西方经典名作与历代书画馆的中国古代书画名作。
在北京,近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犍陀罗艺术展”分别呈现了唐代《步辇图》和犍陀罗艺术精品。
在海外,大英博物馆新展“奢侈品与权力:从波斯到希腊”讲述奢侈品对欧亚大陆政治格局的塑造作用以及对当今社会观念的影响;跨越全年的“毕加索逝世50周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聚焦“年轻的毕加索在巴黎”
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 “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第二个展览,共展出52件油画作品,涵盖了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伦勃朗、克劳德、康斯特布尔、塞尚、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艺术巨匠。该展是一个浓缩了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精华的展览,可以一窥横跨400余年的欧洲美术史缩影。
展览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共48件稀世真迹,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这两件经典杰作分别取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三博士朝圣》画面宏大布局的右侧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画像,这种独具创意的绘画风格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从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再到克利姆特、夏加尔、马格利特,契里柯等,展览横跨16世纪至20世纪,以57件作品讲述了一场西方人物绘画的发展简史。此次展览聚焦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大家笔下的肖像画,呈现了西方绘画400年来从宏大的神话宗教题材到华贵宫廷绘画,再到描绘普罗大众的过程。此次展览作品皆来自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
展览将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藉由胡安·米罗、安德烈·马松、赵无极等诸多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画家的作品,着重展现这一艺术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维度审视超现实主义,引领观众步入一趟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展览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
展期:2023年4月15日—10月8日 此轮更新是上博(人民广场馆)开馆以来持续二十余年的书画常设“告别展”,此后书画通史常设展将移师上海博物馆东馆。此次“告别展”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馆藏书画精品。中国历代书法馆中,重点展品有北宋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北宋米芾《参政帖页》等,绘画部分首次展出作品包括南宋《莲社图卷》、元代赵孟頫的《兰竹石图卷》等。
雷蒙·德巴东是当今法国乃至世界范围最负盛名的摄影师和电影导演之一。此次展览是其首个中国个展,将呈现德巴东上百件摄影作品和一部主题电影。这些作品以当地居民的视角描绘了法国乡村景观,同时探讨了当代乡村生活相关的普遍问题。例如农场在日益工业化的农村中如何继续生存,以及城市化对乡村的冲击。
展出表现江南地区水域景观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影像等作品共140余件。分别从水的视觉再现、水的形式探索、水的人文思考三个方面,在展示江南水环境多重样貌的同时,呈现艺术家观看方式的转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关照。
展览特邀蔡广斌、陈彧君、何曦、刘旭光、欧鸣、史金淞、孙磊、王劼音、王凯、王绍强、魏青吉、杨劲松、于幸等13位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38件(组)。
展览精选83件(组)明代书法和绘画作品,囊括了浙派、吴门画派到松江画派及同时代大家的书法、绘画及信札等珍贵文物,涉及到的创作者近60位。
展览共展出文物文献95件(组),包括上历博的馆藏一级文物、任伯年的精品力作《观剑图》,吴友如《豫园宴乐图》、朱偁《花鸟四条屏》、黄宾虹《幽谷清话图》、吴昌硕《设色牡丹图》、任伯年《三羊开泰图》等。
展览以三峡地区出土的一批典型巴文明器物为基础,向观众展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巴人往事及特色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多元之迹。展出的132件/套文物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战国青铜器“錞于王”和鸟形尊等。虎钮錞于因其在国内同类器中体型最大,因而享有“錞于王”的美誉。另一件鸟形尊则以其精美的铸造和工艺著称。
展览从世博会这一独特的文化视角解读女性的世界痕迹,通过展出相关物件和文献等70余件馆藏精品,重述全球历史记忆中的那个“她”,同时也希望能给观众带来关于女性文化、女性发展及未来愿景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展览于久事美术馆和久事艺术沙龙两馆举行,以童寯一生中两次重要的经历为引导,通过“西行画录”“东南园墅”两大主题,分别向观众展示童寯壮游欧洲时期的写生画作和其作为职业建筑师时期进行中国园林研究的相关资料,带领观众一同解读童寯与建筑、艺术与园林的秘密。
展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张大壮、来楚生、江寒汀三位书画大家的绘画及书法、篆刻作品九十余件,呈现三人在花鸟画创作领域的艺术造诣与贡献。其中张大壮《写生蔬果册》为首次展出,行笔如烟花流云,纯粹天性为之,笔到意到,观之让人自在。
展览呈现27件刘海粟美术馆馆藏梅花主题作品,通过不同时期艺术家的创作,多维度展示和剖析梅花这一中国经典意象,探究意象性表达的传承与变迁。重要展品包括黄筌《寒鸦图》、赵孟頫《山桥探梅图》、唐寅《岁寒三友图》等。
此为开馆展第一季,展出来自中国、美国、丹麦、巴西、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内的85名(组)艺术家、88件作品。这些艺术家中最年长的生于1921年,最年轻的生于1988年,国际当代艺术最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的一批艺术家几乎均在列,展览作品具有强烈代表性和辨识度。
此次展览有来自中国海峡两岸的艺术林振龙、谷源滔以及唐雲辉、赵培生、叶可思、高建军、赵强、黄有彬、赵倩、晏加非、吴衞华、黄幼根等共12位艺术家参加。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展览由尚睿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為学术指导,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共同协办。
宋冬和尹秀珍一起参与和见证了过去三十多年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此次展览项目是宋冬、尹秀珍首次以玻璃为首要核心材料进行创作,对材料所包含的哲学及社会意义的进一步探索。同时,宋冬、尹秀珍、宋儿睿一家三口将再次携手,带来合作展览《筷道:品光》。
展览呈现了艺术家组合共代谢工作室这对艺术家组合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20余件最新作品,展览以“生活区”和“自反词”两个章节展开艺术家对于“滑稽史诗”这一主题的思考。
展览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宫博物院藏《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展览从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贝尼尼、鲁本斯、委拉斯凯兹、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揭示有关“自我”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展览的展品基础与学术脉络源于1953年新中国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共展出3000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工艺品,涵盖陶瓷器、染织刺绣品、雕塑品、金属工艺品、漆器、编织物、年画剪纸等类别,是建国后第一次对民间美术工艺比较系统全面的搜集和介绍。此次展览将呈现逾170件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辅以展览说明书、明信片、纪念章与设计图、图书文献和研究图表。
展览选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这些文物多为考古发掘出土,时代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展览展品以早期佛菩萨造像、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品为主,也有部分金银器物和首饰,充分展示了犍陀罗艺术的风格多样性。
近代西方海报设计先驱、彩色石版画技法的革新者、贵族出身、派对狂人、热血青年、变装达人、“蒙马特之魂”、风月场常客、“红磨坊”代言人、鸡尾酒发明者、撰写菜谱的美食家……这些标签都属于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展览以230件展品全面展示这位艺术家的一生,参展艺术品以石版画、海报、创作手稿为主。
展览展出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以中国古代文人观物与识心的视角为线索,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板块,讲述了园林所承载的中国士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家园。
“道释人物画”指的是描绘道教、佛教人物的画像,艺术风格浓烈、画面内容丰富,是宗教美术中的集大成者。此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逾100件,探索这些作品所体现的高超绘画技艺和美好精神寄托。
展览藉由光影图像作品与档案文献的并置,探讨幻灯片及投影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如何激发彼时的艺术创作,以及其对此后中国几十年艺术实践未被充分认知的持续影响进行探讨。
今年是诗人、画家、文史学者吴藕汀先生诞辰110周年。这一展览也是吴藕汀(1913-2005)目前规模最大的作品展,展出吴藕汀先生历年的精品书画共100件左右,这些作品借展于上海、杭州、嘉兴、平阳等地的家属、学生及藏家处,且大多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吴藕汀曾说:“我的一生十八个字:读史、填词、看戏、学画、玩印、吃酒、打牌、养猫、猜谜。前四项是主要生活,后五项是多头。我是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展览以“盛宴”为主题,分为“欧洲皇室与贵族银器”“银器与新兴资产阶级”“银器与社会身份”“银器中的艺术史”与“‘蜡烛树’与欧洲烛台文化”五个单元。通过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80套/件,反映出工业革命前后,西方社会阶层、社会生活、性别身份与艺术思潮的嬗变。
展览以“五岳归来”为学术主题,共展出24位特邀艺术家与15位青年艺术家的228幅作品。展览将带领观者奔赴广阔天地的大好河山,深入中国画史的核心现场,体认自然造化的神变无穷与天光云影;也将为当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展览特遴选唐宋至明清历代写本、印本、拓本精华逾三十件。其中展示的《皮子文薮》(明嘉靖刻本),曾著录于清宫《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
展览围绕敦煌壁画、敦煌石窟艺术(275复原窟)、敦煌学与文献三个方面展开。张大千、常书鸿、谢稚柳、卢是、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常沙娜等艺术家群体的敦煌艺术临摹研究与对比展示。让更多观众以绘画展的观展方式,深度饱览千年历史文化宝库超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名迹。
展览代表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日本收藏中的精华——从精彩绝伦的木版画到优雅的野餐 组件等几十件艺术作品和工艺品,时间跨度从17世纪早期至今。
展览以“古时”和“今日”两部分,通过时间线和古今对比,以文物回望古时精致繁华的生活追求,以工艺讲述今日守正创新的故事。
设计师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体验展览《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于2023年3月开启全国巡展之旅,将相继前往成都、上海等城市。展览结合成都宽窄巷子独特的建筑环境与隈研吾先生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这一建筑设计理念,让观众进入到“建筑”内部,探索建筑与城市。成都站的展览中,选用了环保、可拆卸的“纸砖”作为主基调,与老院子中的木架青瓦一起,延续巷子自然古朴的气质,为川西故事谱写现代设计的创新篇章。
西亚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叙利亚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多种族群、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代文明。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展览近日开幕,195件(组)叙利亚精品文物,呈现与中华文明迥异的古代文明面貌。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全面开放,“晋魂”基本陈列经过提升,将以3431件组精美文物面向公众,其中1238件组文物首次亮相。内容上吸纳了近几年的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增加兴县碧村遗址、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绛县西吴壁遗址等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子犯鬲、邓峪石塔、荒帷等重量级文物也将出现在陈展中。
展览集结了陕西和河南地区9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共153件(组),以“无字碑”为引,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由武则天自述自己的一生,回首她成为一代女皇的点滴,带领观众感受一位女性政治家的跌宕人生,以及她的滔天智慧和治国之学。
展览以唐代都城文化为主题,精选陕西省多家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珍藏的140余件(组)唐代代表性文物,从饮食文化、日常起居、服饰装扮、休闲娱乐、宗教信仰、丝绸之路等多个视角再现唐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化。
展览荟萃天津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所藏珍贵古代音乐文物及相关展品近200件,以时间为序,描绘出中国古代音乐几千年来起承转合的辉煌图景。
展览围绕安东尼·葛姆雷“将身体作为转化与交流之所”的艺术理念展开探索,作品涵盖他近40年的创作生涯。
展览以吴昌硕为重心,展出吉林省博物院藏写意画精品力作40件,汇集其师长、友人、弟子等诸位名家,其中有:任伯年、齐白石、王一亭、赵云壑、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王个簃、潘天寿,再现了吴昌硕大气磅礴的艺术造诣与浑厚雄强的写意之风,也体现出他们之间的交集与往来。
展出文物珍品140余件(套),年代自商代至战国。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鱼纹金带,安徽博物院藏吴王光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秦公镈等。
展览汇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120组陕西古代文物精品。展品包括商代青铜雷纹鼎、西周镂空青铜豆、“仲枏(nán)父”青铜簋、西汉金饼、唐代秘色瓷等。
展览以何香凝、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周錬霞、顾飞、吴青霞、陆小曼、关紫兰、方君璧、杨荫芳、郁风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位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书信以及民国书刊、剪报、照片等文献。以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的研究为基础,展现她们在中国艺术领域中的发展道路及其卓越成就,揭示女性艺术家在20世纪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回应这些问题的独特方式。
展览共陈列94件作品与资料,涵盖绘画、雕塑、素描、纺织品、石版画、海报、照片、影片等,探索米罗如何凭着独特的洞察力,发掘日常生活与平凡物品的诗意特质。重要展品包括“绘画”系列、《月光下的女人》、《诗歌(三)》等画作及“女人和鸟”系列雕塑等。
展览展出220件精美古代中国金器,呈现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三千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贵族所使用的金冠,吐蕃贵族所使用、带中原纹饰的幡饰,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工艺上借鉴中西亚饰物的嵌宝冠饰等。
该展览是草间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回顾展,展出逾200件展品,涵盖绘画、素描、雕塑、装置及档案资料等各种媒材。是次回顾展按时序及主题出发,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创作的绘画至其最近期的沉浸式作品,围绕“无限”“积累”“全面连结”“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六个主题,全面地呈现草间艺术生涯的各个发展阶段。
展期:2023年3月30日—6月25日 台北故宫自2020年起推出“国宝聚焦”专题展,每次选展一件(组)国宝级书画,定期更换展品。本次展览将展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行书赤壁二赋册》,通过对赵孟頫其人、其言、其艺的整理与介绍,勾勒并传达赵孟頫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展览共选取从五代南唐至清代的二十余件书画作品,涵盖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其中,传为宋代法常的《写生》卷、元代倪瓒的《枫落吴江图》、王蒙的《秋山草堂图》轴等传世书画也将对外展出。
新一期“笔墨见真章”展出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碑阳、唐怀仁《集圣教序》、元赵孟頫《书禊帖源流》、明董其昌 《临十七帖》、明文徵明行书《鹤林玉露》等总计十四件(组)作品。
展览通过阿富汗到希腊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文物,探索了公元前 550 年至公元前30年中东和东南欧将奢侈品作为政治工具的故事,以及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波斯帝国,开创了新的希腊化时代后,东方和西方的奢华风格的融合。
本次展览展示了圣方济各(1182-1226)从13世纪至今的艺术和形象,探讨了为什么这位圣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人物,因为他对穷人的关心,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的呼吁,以及与其他宗教对话的开放态度。
展览将以“抽象艺术与自然世界的联系”为主题,展出瑞典画家希尔玛·阿芙·克林特与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包括早期风景画、花卉画和晚期抽象画,讲述大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如何为他们的艺术探索带来灵感。
展览聚焦19世纪英国著名的罗塞蒂一家,包括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及妻子伊丽莎白·西达尔,以及加布里埃尔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探索他们对英国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这是英国自1950年以后首次为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举办大型特展,通过借自全球各个收藏机构的40幅莫里索画作以及约20幅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展现印象派先驱莫里索的艺术影响力及灵感来源,探讨其作品与18世纪欧洲艺术文化风潮的密切联系。
展览呈现1886年至1914年欧洲知名艺术家的逾100件绘画和雕塑,从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出发,前往巴黎、柏林、布鲁塞尔、维也纳、巴塞罗那等欧洲各大城市,探索三位印象派画家对同时代及年轻一代艺术家产生的影响。
维米尔是17世纪杰出的荷兰绘画大师,迄今为止归于他名下的画作只有34幅,此次展览将展出其中的28幅。其中包括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坐在维金纳琴前的年轻女子》、巴黎卢浮宫的《蕾丝女工》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倒牛奶的女仆》《小街》《情书》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维米尔最著名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展览通过柏林版画素描博物馆和借自其他机构的藏品,聚焦1400至1800年意大利艺术界女性人物的作品、故事及影响力,展示她们在社会上所扮演的活跃而多元化的角色。
展览聚焦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女性创作,展出来自50位女性艺术家的约150件作品。从1930年代至1970年代,女艺术家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崭露头角。世界各地的女艺术家跨越行业、性别和地理的边界,在绘画、摄影、雕塑、影视和文学等领域发挥创意。本次展览将跳脱既有时间脉络,试图勾勒全球女性超现实主义运动图景,展现比利时、墨西哥、英国、美国、捷克和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重心和发展,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贡献。
1930年,经历了创作低谷的马蒂斯放下画笔,暂别法国,前往大溪地寻找创意灵感。此后的十年对马蒂斯是承上启下的十年,在此期间,他回归现代主义风格,探索出了新的创作形式和方法,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在画家渐隐的十年里,艺术杂志《艺术纪实》(Cahiers d’art)仍然关注着马蒂斯,不断追踪他的创作和动态,评论既往作品,并将他与同时代艺术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柯布西耶、米罗、杜尚等并置比较。本次展览重要展品包括数件鲜少在法国公开展出的代表作,如来自巴尔的摩美术馆的《斜躺裸女》、来自美国多家收藏机构的“罗马尼亚衬衫”系列。
展览由英国时装设计师保罗·史密斯担任艺术总监,将毕加索的作品和收藏与包括米卡琳·托马斯和谢里·桑巴等当代艺术家对话,让观众不仅反思毕加索的全球遗产,还涉及他对女性的描绘和对非洲艺术传统的借鉴。
拉维尼娅·丰塔纳 (Lavinia Fontana,1552-1614)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性艺术家,她是第一个经营自己工作室的女性,也是第一个画公共祭坛和女性裸体画的女性。展览将通过丰塔纳作品探索她非凡的生活,让人们深入了解使之成为一名女性艺术家的文化氛围。
展览从卢浮宫藏品中精心挑选出了 73 幅以“爱”为主题的画作,作品年代跨越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重点展示了欧洲画家在绘画艺术中探索对“爱”的表现,以及对“爱”的理解。重点展品包括弗朗索瓦·布歇《丘比特的目标》、安托万·华托《宁芙与萨堤尔》、萨索费拉托《沉睡的婴儿耶稣》及弗朗索瓦·热拉尔《丘比特与普塞克》等。
本次展览是纪念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逝世50周年的活动之一,主要讲述毕加索年轻时初到巴黎的经历,共展出10幅绘画和纸上作品,包括毕加索的早期重要作品《煎饼磨坊》及多幅人像练习。
展览首次聚焦帕雷贾,通过委拉斯开兹、帕雷贾的作品与同时期手工艺品、档案并陈。探讨了被奴役的手工劳动者和多种族社会如何影响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艺术和物质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半岛·BOB官方网站